[摘要]自2016年3月起,相关部门已发放了15个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由于大部分的新势力造车企业,都是以新能源车切入,并且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一旦停止发放,意味着很多正在申请和即将申请的企业都会受到影响。
我们并没有听说要停止审批,我的理解是办法在调整,门槛更高。”针对日前有媒体曝出新能源牌照将停止发放的说法,爱驰亿维创始人付强在6月10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付强认为,调整对有实力的企业而言,是一件好事。无独有偶,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也认为,新能源牌照停止审批如果属实,对行业影响还是很大的,从行业公平竞争的角度来考虑,停止发放的可能性不大,但调整的可能性很大。
自2016年3月起,相关部门已发放了15个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由于大部分的新势力造车企业,都是以新能源车切入,并且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一旦停止发放,意味着很多正在申请和即将申请的企业都会受到影响。
暂时减缓发放节奏?
“门槛更高,更利于致力于新能源车事业,更有利于有竞争力的优质企业。”付强表示。
根据记者得到的消息,国家有关部门也是希望对现行的政策进行评估。“前面批准的15家,可以说良莠不齐,这对行业的发展是不利的。”一家车企内部新能源车板块负责人说。
目前,获得“牌照”的有15个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分别是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江苏敏安、万向集团、江铃新能源、重庆金康、国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知豆、速达、合众、陆地方舟及江淮大众,其中北汽新能源已进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
获得审批的,有相当一部分是传统车企转型或者旗下的新能源企业。“很难评价之前获得牌照的这些企业的状况,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按照之前的标准,200个牌照都将很快发完,这对鼓励行业的公平公正竞争是不利的。”上述人士称。
有数据称,还有近200家车企在排队申请资质,其中包括比较有名的蔚来汽车、乐视汽车等多家互联网基因的车企。
准入政策将进一步细化
2015年6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制定下发《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简称27号令),除了以前的整车企业,想生产新能源车的新入行企业,需要通过27号令的审核。企业在满足27号令中的具体细则要求后,递交申请,审核通过后才可以生产汽车。
不过,这些车企想要卖车,还需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相关要求,通过考核后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并按单独类别管理。
早在1月26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纯电动乘用车产业化项目,将新能源车企前10张牌照发放完毕之时,已有风声传出,国家将控制新能源车企资质审批数量。
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政府并未表示总共将批准多少家企业,但从市场容量来看,10-15家新能源车企比较合适。这些新进入企业如能对行业产生“鲶鱼效应”,会刺激传统车企加速新能源汽车发展。
“新能源汽车牌照发放太频繁,门槛太低,最终又将导致市场的无序竞争。”有业内人士认为。控制总量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限制无序竞争,避免投资热带来的资源浪费。
“传出暂停资质发放,一方面,避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脱离实业层面;另一方面,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变过程中,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要以质量为前提,而非不切实际的规模。”上述消息人士称,目的是要提高资质审批的门槛。
不过,如果暂停审批牌照,有些企业会受到影响。“两大类会受到影响:一是信心满满马上就要拿到资质,马上就要上市的;第二类是对于研发生产制造等造车经验不足、缺乏实力的。”有业内人士分析称。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要从源头上控制新能源总量,还要避免走捷径,“不排斥拿不到资质的企业,购买僵尸企业获取牌照”。
(责任编辑:黄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