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观点评论

如何让国内电动汽车在竞争中胜出?

来源:长江网      2017/8/13   浏览9573次   

[摘要]继江淮大众合资项目获批,成为第十五家获得生产资质的新能源乘用车企业之后,北汽与戴姆勒日前签署协议,共同投资50亿元建设纯电动车生产基地。与此同时,特斯拉电动汽车国产计划也已提速。然而,与新一轮新能源汽车“合资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经高速增长的市场正回归理性。

继江淮大众合资项目获批,成为第十五家获得生产资质的新能源乘用车企业之后,北汽与戴姆勒日前签署协议,共同投资50亿元建设纯电动车生产基地。与此同时,特斯拉电动汽车国产计划也已提速。然而,与新一轮新能源汽车“合资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经高速增长的市场正回归理性。



正如报道中指出的,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幅只有14.4%,这一数据与前些年相比并不算耀眼——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50.7万辆,同比增长53%。虽然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资热度不减,但产品过剩的风险越来越大,销售增速放缓。一些地方和企业不具备产业基础和技术研发能力,却热衷新建项目,加剧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风险。


在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当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正确方向。我国发展电动汽车的条件具备,且前景广阔,但也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国家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计划(2011-2020年)》,投资上千亿支持节能汽车的研制和推广;给予生产和销售电动汽车的商家给予高额补贴。正因为政府的支持和令人诱惑的高补贴,才是新能源汽车大规模走向市场的真正动力。


众所周知,汽车尾气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物的主要贡献者。环保部日前公布的《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7)》显示:我国已连续8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细颗粒物、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污染防治的紧迫性凸显。未来5年将新增机动车1亿多辆,汽车对雾霾的形成,对环境的破坏等造成极大危害。而我国绝大多数机动车均属于燃油型机动车,即使用传统的化石燃料的机动车。要想改变现状,必须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发力,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减少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如此才能使环境更清洁。


新能源汽车的最关键部分,就在于动力电池。当前,我国动力电池的骨干企业产品仍然供不应求。但问题是,电池首先必须过关,这也是摆在国内电动汽车企业的最大难题。事实上,电池过关的国内企业少之又少,国内企业要想在与世界电动车巨头的竞争中“弯道超车”,就一定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是靠模仿甚至造假蒙混过关。于是,有人警告,如果再搞虚假电池那套,就将毁了国内电动车市场。


据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重点实验室宋健教授的实验,如果电动汽车的充电来自火电,那么,电动汽车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反而比燃油汽车高50%,不仅不低碳,反而“高碳”。而加上空调的使用,充电汽车的纯耗电量就不是充一次电后商家所宣称的能行驶到原来的里程了。因此,对电动汽车来说,不是怕外牌摘“桃子”,而就怕国产不争气。在自身的研发和创新上必须赶上来。而且,其他配套措施必须跟上。如对企业及购车者的补贴,究竟该补多少,到3年后取消补贴能否可行?此外,充电桩方便与否等,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国内电动车由前几年的“井喷”式发展,到现在伴随着补贴退坡,虽投资热度不减,销售增速却放缓,说明里面问题很多,既包括重准入门槛,轻过程监管,也包括补贴等程序的把关不严。不管是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认证时产品技术过关,市场销售产品有猫腻的情况很多。相比国外对新能源汽车的高额补贴,我国在管理上还显得有些粗放。缺乏监管,审核较弱,导致骗补,这背离了补贴的初衷。如此,还不如大幅度降低或直接取消地方新能源车补贴,将这部分资金投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由此,打铁还要靠自身硬,只有拿得出手的技术创新,才能使国内电动汽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小娟)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