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热点聚焦

搞过农机、金融和房地产的万向集团,能圆做了二十年的造车梦吗?

听资讯
来源:亿欧      2017/10/20   浏览12293次   

[摘要]即便是资金雄厚的特斯拉,要想打造出一款畅销的高品质产品,并实现连续盈利,其困难程度也远比想象中的高。法国有句谚语“隔手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铜”,意思是,如果一味追求未来的利益,可能连当下拥有的都会失去。

万向集团公司始创于1969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近几年,万向集团的业务范围更加广泛,金融、三农、房地产等均有涉猎。

2016年底,万向集团公司年产50000辆增程式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正式获批,这意味着成为万向集团继北汽新能源、五龙电动旗下的长江EV、长城华冠旗下的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和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之后,第六家成功拿到独立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新能源汽车入局者持续增多,补贴持续退坡,面对更加自由开放的市场,万向集团的“造车梦”能实现吗?

萧山的星星之火

1969年8月,我国“第一次全国建设县修造厂工作会议”召开,政府提出了“每个城镇都要有农机修理厂”的要求。而当时的鲁冠球,正热火朝天地经营着自己的小铁匠铺,属于少有的“制造业”人才,于是,其临阵受命,接管了经营平平的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也就是万向集团的前身。

万向集团创办初期仅有4000元资产、7名员工,在计划经济时代,万向集团的产品并不能进入国家市场,同时因为无法取得进出口贸易权,万向集团只能委托外贸公司等外贸中介机构进行出口贸易,当时为了生存,除了生产万向节之外,厂子还生产过船钉、铁耙、犁刀、失蜡铸钢等五花八门的产品。

1979左右,工厂门口已挂上了宁围农机厂、宁围轴承厂、宁围链条厂等多块牌子,员工也达到了300多人。但是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方式,使得工厂仅有的一点技术力量和资金非常分散。鲁冠球把当时已经年产值达到70万元的“多元化”产品调整掉,集中力量生产专业化汽车万向节,走上了“产品、产业专业化发展”道路。工厂改名为萧山万向节厂。

直到1984年,万向集团才获得了进出口贸易权,实现了第一批产品出口——为美商舍勒贴牌生产三万套万向节。

后来,万向集团又开始从汽车万向节拓展到生产汽车传动轴、轿车减震器、轿车等速驱动轴等汽车零部件产品,开始“汽车产业相关多元化”布局。

1988年,鲁冠球以1500万元向宁围镇政府买断了工厂股权,从此开始了万向的市场化征程。

随后,万向集团进行“非相关多元化”发展尝试,基本上是依靠“并购、投资”相关领域公司实现对新产业的介入。

目前,“万向系”作为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就有4家:除了1994年1月上市的万向钱潮,2000年之后,万向集团先后控股了万向德农、承德露露、顺发恒业,覆盖了汽车零配件、新能源、三农和房地产等行业。

频繁海外并购,开启新能源汽车之路

“我这一代造不了汽车,我儿子也要造!”,“我会把万向挣到的每一分钱都用来制造电动车。我会大量烧钱,直到成功。或者万向崩盘为止”。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曾对媒体这样说。

2016年5月,万向集团获得了新能源商用车生产资质之,《万向集团公司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项目》也得到了发改委的正式批复。至此,万向集团成为中国第6家获得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从1999年,鲁冠球就下定决心进入新能源车的研究领域。2010年,万向集团与美国Ener1公司合资,在杭州建立全自动化的电芯及电池系统生产基地。

2012年,投资1亿美元与美国史密斯电动车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用于开发并生产电动商用车,包括纯电动校车。

而它涉足这这一全新领域的主要方式正是四处投资、收购。到目前为止,万向在美国已收购了十多家汽车零部件公司。

接连收购美国电池厂商、车企,量产却遥遥无期

虽然是国际知名的零部件供应商,但整车制造远没有鲁冠球想象的那样简单。早在2012年,由万向集团生产的几辆纯电动客车已经在杭州的公交线路中进行了试运行。不过,运行一年多后就开始出现包括电池续航以及整车的涉水性等问题。

2013年1月28日,万向正式以2.56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最大的新能源锂电池制造企业A123。

就在万向完成对A123的收购后,对万向集团的质疑声也随之而来。2012年,两位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对万向收购A123提出质疑。在美国大选之年,A123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影响奥巴马政治生涯的一个筹码,这让收购充满了不确定性。即使从纯商业的角度,万向收购A123也冒着极大风险。美国电动车行业的低迷状态无法支撑这家公司的发展,而中国电动车市场更是前途未卜。有美国媒体发表文章称:“中国的海外大并购可能造就一个经济庞然大物,也可能是在囤积世界最大的技术垃圾场。”

2014年,万向集团又收购了Karma混合动力汽车的制造商菲斯克汽车。回顾这次收购过程的细节便可发现,万向集团斥巨资收购菲斯克的行为,也存在“中看不中用”的情况。

凭借着其对汽车设计的谙熟,菲斯克的第一款车Karma于2008年走进人们的视线,并在2011年正式宣布上市。由于Karma动人的电动超跑属性,甚至有人认为Karma的血统要优于已经于2008年开始量产的特斯拉Roadster汽车。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初期几轮投资中,菲斯克共获得了8.5亿美元的投资,2012年4月,又有近4亿美元资金入账。但是同年,Karma却因电池缺陷而发生了起火事故。

这一问题也彻底暴露了菲斯克汽车的短板,菲斯克汽车“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设计感很大程度上掩盖了自身存在的技术缺陷,而关键技术外包的发展模式更是成本控制的噩梦。

通过对菲斯克的解构可以知道,其核心技术底盘、混动控制系统等均属于量子技术公司,电池研发制造则属于A123系统公司,生产则由芬兰Valmet代工。这样的外包模式果然在A123系统宣布破产后产生恶果,菲斯克汽车的产能迎来了致命一击,自此,菲斯克似乎“销声匿迹”了。

而在如愿完成对美国电动车制造商菲斯科的收购后,万向在如何复兴这一品牌上,进展得却比预想的缓慢。根据菲斯克汽车公司的计划,新一代Karma将在2015年卷土重来、2016年推出Karma的旅行版、2017年会携全新入门级车型Atlantic进驻市场。不过,由于债务问题,Atlantic被一次次延期,时至今日,实现“量产”的目标,仍然遥遥无期。

以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态势,新能源汽车市场相较于几年前已经不再是一张白纸,特斯拉在美国与中国的稳定行驶,已经将菲斯克汽车迎头赶上的可能性压缩至很低。

小规模量产或是万向集团主要方向

根据鲁冠球“我们一定要造出符合消费者心理、价格合理、质量又好的车子。车子不只是车子,而是万向的牌子。”毫不吝啬的资金投入,也能看出万向在坚定不移地打造自己的品牌。

从鲁冠球的话中也不难听出,万向的初衷是主打面向市场推出需求度较高的车型,但以菲斯克动辄超过数十万元人民币的定价来看,万向似乎很难在大众消费市场上赚到钱。

2017年上半年,万向集团新能源汽车项目总投资逾26亿元,其中新增投资25.2亿元,利有固定资产2.3亿元。新增投资中,建设投资18亿元,铺底流动资金6.7亿元,建设期利息0.5亿元。新增投资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13亿元,银行贷款13亿元。项目建设规模为达产后形成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产能。

万向新能源项目当前规划是海外市场,尚无国产计划。那么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秩序和政策不断成熟,万向开拓海外市场后再回国内,或许呼声会更高,可问题是,以菲斯克的市场表现来看,如果海外市场拓展不顺利,那么万向国产计划又该怎样推进?

2010年卸任通用董事长以来曾参与过多家小型车企投资的鲍勃·卢茨曾经说过:“现在电动车的制造正变得越来越简单,有很多公司会出售完整的电池组、电气系统等关键组件。一些小公司没有通用、福特或是其他OEM厂商的资金实力,却仍希望花费2、3亿美元去做一些在我看来注定会失败的项目。”

“即便是拥有巨额资金来源的特斯拉也在质量上遇到了麻烦。”曾任职于福特和捷豹路虎的产品开发工程师阿尔·卡默勒曾经说过。据卡默勒估算,自主打造一辆一体成型的高品质汽车大约需要6亿到8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而如果使用现成零部件进行小规模生产,其成本则相对较低。

如果专注于小规模生产,万向集团这样资金充足、又具备一定零部件生产经验的企业存在成功的可能性。汽车研究中心制造、工程、技术助理总监布雷特·史密斯指出,年产量超过10000辆则会令制模成本大幅增加。然而,万向的计划年产量却达到了50000辆。

“从0到5000或是10000对公司而言是一个现实存在的挑战。”史密斯说道,“这正是当前特斯拉所遇到的问题。随着产能的增加,很多潜在的复杂问题会涌现出来。”

卢茨和维拉利尔的VLF汽车公司将Karma的混合动力总成换成了雪佛兰Corvette的动力总成。并对其前脸及其他部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不过由于其基础车身结构并未改变,因此并不需要花费高额的费用进行碰撞测试,因为这些Fisker已经做过了,而且Corvette的动力总成也通过了美国环保局(EPA)的排放认证。

“我们用了别人的车身,别人的底盘,别人的工程设计和动力总成,即便如此,我们还是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不过最终我们把车做了出来。”卢茨表示,在这期间,他和维拉利尔大约投入了1100万美元,“显然,这比从无到有、亲力亲为要容易的多。”

卢茨坦言,这笔生意并不赚钱,但随着其他小规模项目的加入,公司最终有希望实现盈利。

与此同时,激进提升产能、在大众化道路上举步维艰的特斯拉则让我们看到,想要成为具备盈利能力的大规模制造商并非一件易事。

“尽管初创公司面临的阻碍比以前小多了。”史密斯说道,“但要想成为大批量制造商,挑战还是非常巨大的。特斯拉模式的确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它发展顺利,对其他初创公司必定是个不小的激励。但它也存在失败的可能。”

不少行业人士表示,虽然万向的造车动态公开信息匮乏,但是从1999年开始,万向的造车资金、技术以及人才成本就难以计算,也就是说,对于万向集团来说,持续大规模的投入可能会适得其反。

2017年9月,万向集团宣布对航民股份的持股比例由18.03%减少至5.00%,尽管万向集团没有向外界透露资金流向,但很多媒体猜测这次“清仓式”减持是为了继续向新能源汽车项目注资。

即便是资金雄厚的特斯拉,要想打造出一款畅销的高品质产品,并实现连续盈利,其困难程度也远比想象中的高。法国有句谚语“隔手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铜”,意思是,如果一味追求未来的利益,可能连当下拥有的都会失去,面对机会与风险并存的新能源市场,万向集团实际上应该慎之又慎。


(责任编辑:冯庆磊)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