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曾经吸引资本疯狂的充电桩企业现在都怎么样了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网   作者:综合报道   2018/7/17   浏览9608次   

[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高,人们对于充电桩的需求也是水涨船高,一大波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许多企业跨界投资,加入到充电桩建设的大营中。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高,人们对于充电桩的需求也是水涨船高。从2014年起,国家全面开放纯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大力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充电桩建设,一大波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这其中有来自互联网跨界;有电网公司和设备供应商;也有如生产、销售、建设充电桩等企业的加入。



资本的疯狂涌入在2016年戛然而止,持续的亏损使得资本变得冷静下来,这其中不乏许多充电桩企业盈利模式不清晰、设备使用率不高、损坏率高居不下等原因。失去的资本的资金注入,尽管国家放开允许充电桩企业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但持续巨额的亏损仍让充电桩企业叫苦不迭,乃至最终倒闭了事。


就在今年年初,曾经备受瞩目的充电网科技因资金链断裂宣布停止运营,这在目前运营困难的充电桩企业中绝不是个例。曾经备受资本宠爱的充电桩行业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境地?我们或许能够在充电网的倒闭中窥得一斑。


从充电难中窥得机遇


2013年,特斯拉在中国开启了预售。来自美国硅谷的最新科技吸引了充电网科技创始人王振飞。在没有见到实车的情况下,支付了定金,成为了特斯拉在中国的首批车主。


2014年中,王振飞提到了属于自己的特斯拉Model S。在体验到了当时硅谷最为尖端科技的同时,各种弊端也蜂拥而至,充电难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当时,国家才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不久,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除了自家设置的充电桩和特斯拉超级充电站外,公共充电桩寥寥无几。在电动汽车的使用上,王振飞遇到了与大多数电动车车主相同的难题:“里程焦虑”。


为了了解到电动车开出远门,如何解决充电?以及中国充电桩的现状,王振飞决定:在当时国内充电桩建设普遍不完善的情况下,自驾特斯拉完成从北京至深圳的旅程。



王振飞在每天飞线充电、改造电路、借电中度过如“开荒”般的日子过后,经过6天终于长途跋涉到达了深圳。


此次对于王振飞来说,收获了两点重要的信息:一是在充电桩尚未普及的情况下的里程焦虑,以及对于充电桩地点的迷茫。


在这次驾驶经历之后,王振飞开始与特斯拉合作,做充电服务的运营。而与特斯拉的结缘,让他看到了这个新兴行业中的巨大机会。2014年7月,深圳充电网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发展与消亡


在创立了充电网科技之后,经历了从运营商到APP,再到设备厂商的试错后,王振飞将充电网科技定位于电动车后市场服务商。


在2014年,充电网科技主要是与特斯拉合作,到2015年开始和4类客户(充电运营商、充电设施制造商、汽车厂商和商业地产)建立合作。同时获得了天使轮和A轮总计4000万的融资。



在获得了资本的注入后,充电网科技开始快速扩张。但在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盲目扩张也给充电网科技带来了隐忧。


一个产业的发展总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电动汽车保有量有限的情况下,充电桩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社会资本想要真正撬动充电市场大蛋糕还需要时间的检验。除此之外,随着市场的不断打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如何联合诸如商业中心、写字楼等公共场所加入充电点建设?如何协调车位管理、充电后台运营、车主充电收费之间的利益关系?



充电桩企业现状,充电桩企业,充电桩公司


当越来越多的问题浮现,实际投入的成本难以回收,不少客户放弃了与不甚稳定的民间资本的合作,转而选择了拥有更为强大背景的诸如星星充电、特来电等充电桩企业进行合作。


资本总是敏感的。在盈利模式前景不明朗,发展道路越来越窄,同时承担了更多资产压力的充电桩企业显然不再是一个优先的选择,更多的资本将目光投到了另一个新兴的产业:“造车”当中。失去了资本的注入,导致初期投入的成本难以回收,持续盈利微薄甚至烧钱。最终资金链断裂,无以为继,也就成为了充电网科技最终的结局。


充电桩企业为何难以为继?


2015年社会资本疯狂进入,觉得充电桩是个好生意,可能是新的用户入口。高频、刚需、用户基数大,是一个极好的用户场景。但是客观来讲,所有投资充电设施的运营商真的盈利吗?


据了解,目前国内涉及充电桩建设和运营的企业已经多达300多家。对于充电桩企业来说建设一个慢充桩的成本在万元以上,快充桩则需要十余万元,加之土地、基础设施、配电设施的建设,尽管能够拿到一定数量的国家补贴,但前期投入的压力仍旧偏大。



众所周知,对于充电桩来说,并不是只是建成之后就可以万事无忧,运营商的主要成本压力在于建桩之后的管理和维护。据调查,目前国内现有的公共充电桩日均使用率不过1车/日,充电服务费对于运营商来说杯水车薪,亏损成为整个行业的常态。


“只靠充电业务很难赚到钱,而依靠涉足充电站运营带来互联网金融、广告等增值服务,又需要有很大的用户基础,短期内很难实现”有业内人士如此说道。尽管现在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保有量日益增长,但运营商能拿到的数据仍旧非常有限,此前充电桩企业畅想的大数据分析也没有任何价值。



市场总是残酷的,拥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才是企业能够活下去的根本。充电绝不是简单地卖电、卖桩,而是在运营一个网络,企业将要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与人性化的服务。充电桩企业在疯狂建桩的同时,除了必要的市场占有率以外,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将充电设施转化为盈利的入口,建立清晰的商业模式才是根本。否则,充电网科技的结局也将会是绝大多数充电桩企业最后的归宿。


(责任编辑:岳海峰)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