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热点聚焦

GFM 绿色物流专场|吴小员 电动物流车造车新势力及创新商业模式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网   作者:综合报道   2018/9/22   浏览14572次   

[摘要]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吴小员,2018绿色物流产业论坛演讲实录:在当前汽车“四化”全球高歌猛进的时代,电动物流车的创新发展也要朝“四化”方向努力,培育创新发展“新势力”。

9月21日,由全国新能源汽车运营产业联盟主办,中国电动汽车网承办、全球未来出行大会组委会战略支持的“2018绿色物流产业论坛暨全球未来出行大会物流专场”在杭州拉开大幕,多位行业大咖齐聚杭州,就“物流车电动化及城市物流共同配送”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吴小员嘉宾应邀现场发言,以下是文字实录:


吴小员:非常感谢这次论坛主办方全国新能源汽车运营产业联盟和百人会的邀请,有机会跟大家分享我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一些观察和思考,我的报告主题是“对培育电动物流车新势力的思考。”刚才主持人范总说的“总结”,其实我自己深感惭愧还未做到,我还是一个观察和学习者的身份。在此,也特别感谢一直对我调研等给予支持的电动物流车业界朋友。刚才范总提到,吴老师以前是研究分时租赁的,2015年以来,又看到她常和我们电动物流车界在一起。其实,这跟我们国家新能源专用车,特别是其中占95%以上的电动物流车产业发展,和在城市中推广应用的发展历程有关。


A1.png


A2.png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国电动物流车规模化生产、商业化应用的历史,相对其他车型,是比较短的。2015年上半年,我国电动物流车总产量大概是4千多辆,真正进入万辆级是在2015年下半年,到年底全年总产销量跃升到4万多辆,当然这其中包括其他电动专用车。从这点来说,我国电动物流车无论是制造还是应用,时间都不是很长,不仅电池像前面演讲嘉宾强调的很还需要更充分的验证和检测,车辆产品的开发、运营模式,包括大家期待的共同配送体系,以及人车货仓储一体化的智能运维服务体系等,其实也都需要时间,进行更充分的实践验证。好在有像深圳这样在国内也是全球推广应用电动物流车最多的城市,已有4万多辆电动物流车在谢主任等的大力推动下,在开展应用探索,可以为更多地方加快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近年来,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对绿色配送运力需求大增,加上我国建设智慧城市,实施乡村振兴等各项战略,打赢蓝天保卫战、环保攻坚战等重要任务加快推进,为发展以电动物流车为主的新能源专用车产业,带来了空前的机遇。扩大电动物流车的应用,承载着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使命。


在这张PPT中,列出了当前在城市中主要应用新能源专用车的四大领域。其中城市配送是主战场,以应用轻型电动物流车为主,大家的讨论也最充分,我先略带过。重点提一下其他三个目前处于刚起步阶段,但未来有较大发展空间的领域,包括冷链运输,环卫清扫和渣土运输。特别是环卫和渣土车,随着市政和环保要求升级,各地在加速电动化更新替代。另外,这两类用车没有运营公里数的补贴要求,值得车企和运营商适当关注。


尽管电动物流车当前有很好的发展需求和机遇,但仍普遍存在大家为之困挠的痛点和难点,主要包括车从哪里来、电去哪里充、路权如何放、运维如何强等,迫切需要培育“新势力”。大家注意,我这里所指的培育电动物流车创新发展的”新势力“,并不是指需要更多的新建车厂,而是指需要优化开发模式,研制出更多适用于应用需求的车型产品。”车从哪里来“,我这里强调的是指适应细分场景需求、安全可靠经济的适用车辆产品少。如前面华博士报告中提到的,我国电动物流车的生产企业有一百多家,上工信部目录的公告车型有千款左右,但业界普遍反应,正向、定制开发的高品质、适应性强的车型产品还严重不足,迫切需要创新开发模式。培育”新势力“,还包括从拓展细分应用领域、突破重点区域、丰富补能模式以及提升运营能力等多方面,系统地定制、打造城市(区域级)电动物流车应用体系和实力。


关于拓展应用新领域,一是在同城配送这个已成为热点的细分领域里,我们还可以挖掘一些可形成网络化、规模化的细分配送场景。二是冷链运输市场,目前我国电动冷链车普及度远不及其他常规电动物流车。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我国电动冷藏车总共销售120余台。截至2018年上半年,我国冷藏车保有量约11.5万辆,低于美国、日本的20余万辆。刚才谢主任讲到的22个绿色货运示范城市,考核指标里也包括对冷藏物流的新能源车型的应用。这一领域我们现在适用的车型和配套设施还不够,值得大家关注。应用车型对底盘稳定性要求相对较高,底盘设计需要考虑复杂工况。三是环卫用车领域,电动化的趋势已非常明确,大家注意把握。从实际调研看,市政用车对续航里程的要求,可能远高于我们普遍认为的一天一百公里就差不多够用,建议大家注意。四是重卡中的渣土运输车。湖北、河南、云南、福建等多地在加快淘汰、更新原来敞开式不封闭的国三类泥头车,替换成智能环保型渣土车。自2019年7月起,珠三角地区将提前实施国6排放标准,加快传统燃油渣土车的淘汰更新步伐。深圳市的环保渣土车推广应用更是快人一步,直接迈开了步入零排放时代的脚步,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据报道,今年7月,500辆比亚迪的这种16吨电动重卡,已经开始泥头车的电动化应用、运营,深圳市泥头车充电站首批样板工程也竣工了。


关于去哪里培育我们的”新势力“- 我们需要认真选择、重点突破一些应用新区域。一是认真关注国家战略、政策支持的示范、试点重点区域,我们国家近一年选列的绿色货运配送示范(22个城市)、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17个城市),以及电池回收利用试点(17个省市)区域。这些区域的试点项目或示范工程,我们要综合分析项目要求之间的关联,寻找其中的发展新空间,探索把电池梯次利用及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价值再造和服务运营融入其中的电动物流制造和运维新机会与新模式,包括协助这些区域的地方政府,在对电动物流车的应用政策方面,一起进行因地制宜的路权等设计。二是积极助力中国的“孟菲斯”,在其中找到新的发力点。孟菲斯是美国联邦快递货运航空机场所在地,也是全球因为一座物流机场成就一座新城的典型案例。我国目前有鄂州、武汉、成都、西安、郑州等多地,提出了发展货运航空都市或建设现代国际物流中心的规划。如鄂州,是今年2月获批的顺丰物流机场所在地。这些城市对绿色物流、智慧物流、多式联运中电动物流车的应用,有特别的需求和机会,也适宜作出城市级的电动物流车运营方案和生态构建设计。三是大力开辟城乡新能源汽车应用市场。工信部近期有个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的回复,大家可予以关注,电商下乡以及电动汽车特别是电动物流车下乡,有广阔的应用天地。对于城市的选择,大家也可特别关注如深圳、江苏南京等政策友好、发展目标明确的区域。


关于优化造车模式,我们来看看以超威电池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企业,以上汽为代表的主流传统车企,以及以熊猫新能源为代表运营,分别主导的车型开发模式创新案例。他们以造车”新模式“形成的造车“新势力”,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更贴近使用需求,正向、定制化开发产品。在国外,德国邮政也是这类造车创新的代表,他们在从用户,逐步向超过雷诺成为第一大欧洲轻型商用车制造商的方向迈进。


关于探索电动物流车的多元化补能模式,业界的实践也在蓬勃开展。一是关于充电模式,先看这两个案例,都是协同共建园区超级物流新能源充电站的典型代表,都以快充服务为主。这是在本月的不久前,由万马、八匹马和菜鸟合作的杭州首个物流充电站,这个是由国网也是本月建设的武汉首个电动物流车专用超级充电站。二,关于刚才有听众问到的换电模式,杭州、北京、重庆等地,早就有电动出租车、分时租赁等电动乘用车以及大巴的换电模式。在电动物流车领域的换电模式,有如这张PPT中的一些特点,目前有协力集团下的城建重工,在唐山、石家庄等地区,率先开展运营探索。三是移动充电模式,现已有专门正向开发的纯电动电源车,工信部第310批公告中有具体参数,由杭州中恒和东风共同开发的。现有218度电,用新电池,未来其中一半的储能电量电池(109度),也可能考虑采用合适的退役动力电池进行梯次利用。 四是电动物流车的无线充电技术,研制已有报道,如这家北京企业的研发产品,但商业化运营还未见案例。五是燃料电池电动物流车。商业化应用刚起步。目前主要代表车型是上汽大通的,还有就是东风和重塑科技的合作的车型,分别在上海、辽宁等地的运营公司伤使用。国外燃料电池邮政、物流应用的案例也有不少。其中这个,是法国的一个公交和货运混合运输企业,在今年初开始探索基于自动驾驶与燃料电池技术相结合的电动物流车运输及客、货混运模式。此外,上海绿色翅膀和青岛昌盛日电等,也在探索结合电动物流车应用的电池利用与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应用模式。


关于城市物流运营综合解决方案的实践,以下案例有一些创新探索。这是欧盟开展的纯电动重卡(10吨到50吨)在中心城市的应用示范项目。他们在探索这些车辆的快速充电、共享及实时监控,以验证在中心城区这类电动大车的应用可行性,其交通运输效率是否更优于我们多用的轻型货运车。还有像恒天易开从乘用车分时租赁到物流车分时租赁平台开发与运营,云杉智慧以充电场站+绿色城配+绿色出行的多网一位智能化综合运营,以及上海这家把电动物流车运营与社区生活服务、新零售相结合等案例,都有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最后,在当前汽车“四化”全球高歌猛进的时代,电动物流车的创新发展也要朝“四化”方向努力,培育创新发展“新势力”。这里讲的电动物流车“四化”,一是定制化: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车辆开发+城市级的充电、运营方案的定制化。二是智能化:运营管理等要注重数据化、智能化。三是共享化:业务资源共享化,资源价值最大化。四是协同化,全产业链协同常态化,政、产、学、研、用要常态化的协同创新。


(以上内容根据嘉宾现场发言整理。)

   


(责任编辑:左佳)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