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戴姆勒集团的首席执行官蔡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戴姆勒并不会排除与特斯拉的合作。两者或许会在电动货车方面合作。
近日,奔驰的东家戴姆勒集团与特斯拉又传出了要合作的消息。
合作或放在商用货车上
戴姆勒集团的首席执行官蔡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戴姆勒并不会排除与特斯拉的合作。就戴姆勒与特斯拉的地位与实力而言,两者的合作自然是一个大的看点。当这两者凑到一起时,如果不擦出点火花来,那真的是怪事了。而这一次的纽带是商用新能源车。
就在近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软件上表示,“可能有兴趣与戴姆勒/梅赛德斯奔驰合作电动版Sprinter货车。那是个很好的货车,我们将(就此事)询问一下奔驰”。似乎与此前蔡澈的表态形成呼应。
众所周知,奔驰是世界上最大的商用车生产商。从2017年开始,奔驰所有的商用货车都开始了电气化。今年二月,奔驰发布的全新一代Sprinter 货车当中包括了电动版车型eSprinter。而奔驰并未公布eSprinter详细参数,但表示可以参考此前发布的中型电动货车eVito车型,后者配备41.4kWh电池组,续航里程约150公里(93英里)。而如果与特斯拉合作的话,特斯拉可能会为其提供动力系统或者在动力技术上提供帮助,从而有效提高的续航里程,满足更远里程的出行需求。
同时,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对于电动货车也是一大优势,目前其在全球已经部署了超过11000个,而且按照规划,到2019年底将会翻番。
深厚的渊源
事实上,对于特斯拉与戴姆勒合作的关注,除了基于两者的声望与实力之外,还在于,两者之前的恩怨情仇。2009年,初闯江湖,特斯拉还是一个毛头小子,那时候,特斯拉刚刚推出了第一款车Roadster, 那时,MODELS还没有踪影。特斯拉面临着严重的资金问题,眼看着就要凉凉了,这时候,戴姆勒雪中送炭伸出援手,为特斯拉投资了5000万美元,获得了特斯拉9.1%的股份,成为特斯拉的第三大股权方,帮助特斯拉渡过了难关。有了资本上的这层纽带的连接,其它的合作就自然而然了,双方相约在电动车动力系统与其他零部件方面互相提供技术支持。在Smart fortwo和梅赛德斯-奔驰A级和B级紧凑车型等车型上双方都有过合作。
不过,随着相处的深入,双方的关系也就没那么和谐了。戴姆勒不断地减持特斯拉的股份。2013年的时候,戴姆勒对外声称不再减持特斯拉的股份。在2014年,特斯拉Model S已经初露锋芒,开始与奔驰S级硬刚,同时,在资本层面,特斯拉股票虽仍处于高位,但已经呈现明显下滑趋势,再加上或许是传统车企对于特斯拉这样的“新人”的发展模式并没有完全认同,戴姆勒全部抛售了当时其所拥有的特斯拉4%的股份,在资本上两者正式撇清了关系。不过,对于这样的合作,戴姆勒的当家人蔡澈博士表示从未后悔。而两者的合作也没有完全终结,2014-2017年期间,特斯拉还曾为奔驰B级车提供动力系统。
双方为何要再续前缘
所谓合作,当然一定是要有所图的,无利不起早,也许说得有些直白,但很多时候,情况大抵是如此的。就像前面所说的,戴姆勒与奔驰,可以说分别是传统车企与新能源车企的代表,在各自的领域当中都有着相当高的地位,其一举一动都受到行业的高度关注。如果把整个汽车圈当作一个江湖来说的话,我想,其地位或许与少林、武当相当吧。
想一想,武林之中,要是少林与武当一起想干点什么,那自然为江湖所瞩目。切磋起来,两者恐怕也更多地会寻找对方,为什么,地位实力在哪里摆着呢。而奔驰与特斯拉的合作,在笔者看来,也有着更多高手间惺惺相惜的味道。特斯拉,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可以说一直在挫折与质疑中前进,更多地时候,与之相伴的是亏损、产能不足、交付困难这样的词汇,但不可否认,其对于汽车产业的变革与引领作用是独一无二的。其在新能源、自动驾驶、智能化等方面都对于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与示范意义。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在消费者最为关注的续航里程方面,通过提高电池能量密度,采用先进的电池管理技术,再加上较高的轻量化水平,特斯拉的车子已经可以达到500公里以上,而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还少有能达到这样的标准的。
在自动驾驶技术上,虽然特斯拉并不是最领先的,在发展过程中还造成多起致人伤亡的事故,但对于自动驾驶的普及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的。在2015年,特斯拉就开始启用驾驶辅助系统AutoPilot,到2016年发布Autopliot2.0。
还有在智能化上,特斯拉带动了大屏之风,使之俨然成为智能化的标配,推动了汽车厂家对于智能互联的追逐。
关于两者之间的合作,还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明年5月,为了更好地应对当下汽车行业的电动化、智能化、互联网化的发展,戴姆勒选择了更年轻的此前负责集团研发工作的 49岁的康松林来取代蔡澈担任戴姆勒集团的CEO,到时候,新官上任三把火,在推动戴姆勒这艘巨舰转型的道路上,特斯拉或许会留下更多的烙印。
而特斯拉,就其发展而言,虽还未完全摆脱亏损与资金短缺的窘境,但已经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特斯拉第三季度生产了 80142 台车,总交付量为 83500 辆,再创新高。2022年上海工厂如能如期量产,将大大缓解产能与交付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其价值与发展模式自然就更为人所关注了。而对于特斯拉而言,可能更重视的是合作可能带来的巨大利益。毕竟,现在的特斯拉还是差钱的。当然,合作内容还没确定,一切还得等着瞧。
没有永恒的对手,只有永恒的利益。其实,面对着新的技术革命、互联网浪潮的洗礼,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玩家,都要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传统车企,需要为自己注入更多互联网、新能源的因子,变得更开放、更灵活,而特斯拉为代表的新玩家,则要好好地补一补规模化制造、研发的课。戴姆勒与特斯拉合作的未来我们还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类似的合作将会越来越多。毕竟,单枪匹马闯世界的时代已经渐渐地离我们远去了。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交流行业信息与研究经验,不作商业用途。在任何情况下,本文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跟我们联系!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或和支持其观点。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所有解释权。
(责任编辑:刘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