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新能源车需求持续上涨 电池材料公司业绩飘红

来源:电动汽车网      2022/4/27   浏览14564次   

[摘要]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2022年第一季度负极材料上市公司业绩继续飘红。龙头企业表现抢眼。贝特瑞预计一季度净利润4.3亿元至4.7亿元,同比增长64.09%—79.35%;杉杉股份预计一季度净利润7.5亿元至8.5亿元,同比增长148%—181%。此外,璞泰来、中科电气、翔丰华等企业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预计)为90.28%、160.73%、69.09%—88.99%。

  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2022年第一季度负极材料上市公司业绩继续飘红。

  龙头企业表现抢眼。贝特瑞预计一季度净利润4.3亿元至4.7亿元,同比增长64.09%—79.35%;杉杉股份预计一季度净利润7.5亿元至8.5亿元,同比增长148%—181%。此外,璞泰来、中科电气、翔丰华等企业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预计)为90.28%、160.73%、69.09%—88.99%。

  下游需求旺盛

  预计二季度仍将稳健增长

  翔丰华表示:“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需求的持续上涨,公司所在行业的下游电池生产商加大生产力度,对公司负极材料的需求大幅增长,产品供不应求,从而带动一季度经营业绩同比增长。”

  贝特瑞也表示,报告期内下游电池市场持续景气,电池材料市场需求提升,公司正负极材料业务保持快速增长。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就已达77.9万吨,同比增长超过86%;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近3倍,出货量超96GWh。

  GGII预计,2025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将达1456GWh,按照1GWh需求1000吨负极材料估算,则2025年负极材料的需求量达145.6万吨。

  上海钢联锂电材料分析师常柯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随着二季度头部企业的试产放量,头部企业负极材料一体化布局将助力公司净利润稳健增长。”

  产能建设步伐加快

  六月供应紧张缓解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杉杉股份、璞泰来、凯金能源、中科电气、尚太科技、翔丰华等人造石墨负极头部企业均在加速扩张石墨化产能及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

  2月20日,中科电气与宁德时代签订协议,共同向贵安新区中科星城进行增资,用于投建“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前者增资4.2亿元,后者增资2.8亿元;翔丰华也表示,四川翔丰华负极一体化6万吨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截至2021年底,公司已有负极材料产能35178吨,在建产能2万吨,石墨化年产能1.5万吨,其中3000吨已满产,1.2万吨石墨化在建,预计今年内达产。

  行业大规模扩产自然引起不少投资者关于“产能是否会远远超出市场需求”的担忧,贝特瑞对此表示,目前负极市场整体供应还是偏紧张,负极规划新建产能主要是面向未来的新增需求,产能释放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特别是原行业外企业新建的产能。

  常柯表示,短期内负极材料产能仍处于供应紧张的状态,预计今年6月份部分产能释放会缓解部分压力。

  “负极材料产业链的扩产不会带来严重的产能过剩。”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梅婷告诉记者:“和传统行业不同,新能源领域技术路线多,技术迭代快,落后技术路线和对应产能会迅速被淘汰,生命周期有限,因此大规模产能建设并不意味着同质化竞争,会造成企业和技术优胜劣汰而非产能过剩。此外能源增速高,预计未来新能源车渗透率仍会以每年20%以上的高速度增长。”

  原材料价格上涨

  企业布局新型材料

  在业绩高增的同时,负极材料上市公司同样也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2021年四季度贝特瑞销售环收增长近10亿元,利润却不增反降。对此,贝特瑞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第四季度焦类原料、石墨化价格连续走高,使人造石墨的成本上升,收入占比上升,负极毛利率降低。

  涨价持续至2022年第一季度。Mysteel数据显示,针状焦、石油焦第一季度价格环比均上涨,低硫焦价格再创新高,大庆焦在8800元/吨高位运行,低硫焦五大厂第一季度环比增加2200元/吨至2500元/吨,环比涨幅37.1%至49.06%;此外,受现有产能供给不足及新增产能释放缓慢,石墨化加工费用上涨至2.6万元/吨至2.7万元/吨,环比涨幅4%至8%,个别厂家成交在2.8万元/吨—2.9万元/吨。

  常柯告诉记者,负极材料部分小厂受原料及石墨化费用上涨,成本承压,提价3000元/吨至7000元/吨不等,头部厂家暂未进行调价,预计二季度陆续有所体现,其余大厂待下半年新签订单情况商榷调价,预计上调幅度在3000元/吨-5000元/吨。整体来看头部大厂受原料影响利润将有所压缩。

  值得注意的是,为降低成本,多家上市公司积极推进石墨化等上游原材料、加工工序布局。以翔丰华为例,公告显示,2021年公司石墨化年产能1.5万吨,自供比例达到43%,其中3000吨已实现满产。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第四季度,随着公司石墨化产能建成投产,成本压力缓解,全年毛利率上修至26%。

  还有公司通过布局新型材料筑高“护城河”。贝特瑞在年报中表示,公司将加快推进新型负极材料的前瞻性布局,并拟在深圳市光明区内投资建设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翔丰华也表示,公司已涉及硅碳负极、B型-二氧化钛、石墨烯等新型碳材料领域,并具备产业化基本条件。

  常柯认为,负极材料厂商布局的新型负极材料主要为硅基负极材料和硬炭负极,金属锂做负极是未来固态电池的一个发展方向。此外在石墨负极方面,各家企业也在持续改进工艺,增加装炉量降低成本,增加高效辅料冷却筛分系统加快降温,缩短生产周期,提升产能,促进负极业务降本增效。

  “目前电池领域技术还未完全定型,创新空间巨大。”王梅婷表示。

(责任编辑:朱肖莉)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