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能源形势大好的当下,我们更应审慎的思考,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否到了击节叫好之时,弯道超车的初衷与愿望是好的,但结果会否与我们预期的一样。在笔者看来,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或已存隐忧。
近一两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利好扶持与外部市场环境改善等因素推动下,取得了超预期的几何式增长,销售规模越居世界前列。
新能源汽车作为传统能源替代者已是大势所趋被各国政府所认可。从全球市场发展角度看,各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都离不开政府扶持与引导,我国亦是如此。
2015年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鼓励政策,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与指标,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对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财政补贴与取消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措施等众多政策带动指引下,市场由最初的无人问津到异常火爆,消费结构已逐步转向小排量车及新能源汽车。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40471辆和331092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4633辆和247482辆,同比分别增长4.2倍和4.5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5838辆和83610辆,同比增长1.9倍和1.8倍。
2012年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达到440024辆,距当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中所提出,一度被市场认为是遥不可及的产销50万辆量产业规模目标,仅差约6万辆,应该讲算是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但在形势大好的当下,我们更应审慎的思考,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否到了击节叫好之时,弯道超车的初衷与愿望是好的,但结果会否与我们预期的一样。在笔者看来,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或已存隐忧。
一方面,从新能源汽车消费结构看,在国家重点鼓励的纯电动车销量中,2015年前三季度,A00级占61%,A0级占28%,A级占10%;四季度A00级占68%,A0级24%,A级占8%。不难看出,低端纯电动车是市场消费的绝对主力。据各地媒体对大量消费者的走访与调查了解到,多数消费者选择价格相对偏高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并非出于接受与认可,而是担心随着交通拥堵与能源紧缺矛盾的加剧升级,所居住城市出台新的限行限购政策,因此赶在既有国家政策扶持又可享受财政补贴优惠的市场条件下,选购低端新能源汽车产品作为过渡车型。而值得担忧的是,厂家在逐利心理驱使下,若将主要发展重心向低端产品转移,长此以往将会有悖于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加速提升先进水平的政策初衷与方向。甚至形成争抢低价产品,保护落后的畸形消费结构。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电动车多是企业第一代产品,产品性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提升。并且动力电池产能严重不足,随着市场的快速放大,一些动力电池企业把关不严,将部分不合格电池产品流入市场,给后期市场留下较大隐患。当前,我国已有17个省份或城市发布了地方财政补贴标准,89个示范城市中五十多个城市出台了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2016年将有更多中央和地方性鼓励政策出台,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电池产能与配套资源将面临更大考验,如果更多产品部件与动力电池以次充好流入市场,不仅会严重危害到每一位驾驶员的生命安危,更会丧失消费者刚刚建立起的消费信心与信任感,对整个市场和新能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严重后果。
另外,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得益于政策的扶持与财政上的补贴,以及松绑于部分城市限行限购措施等因素。如果消费者所顾虑的产品安全性能与电池续航里程不高等问题,厂家不能尽早攻克与解决,无法有效消除消费者购买的后顾之忧。那么,随着财政补贴的逐渐退坡以及国内油价的持续走低,后期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增长的持续性将多少令人担忧。
因此,当前政府有关部门应借助产业升级与消费结构转型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政府扶持,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推广与普及工作。一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加大对充电设施的建设与投入并力争做到设施适度超前,夯实市场配套体系基础环节,创造有利的市场消费环境。另一方面,要鼓励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的推进与转型,加强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与产品安全性能管理,提升产品品质,压缩生产成本,为新能源汽车价格下降,创造条件。另外,地方政府切不可出于政绩需要与经济层面考量,脱离市场盲目扩张新能源汽车项目。要引导汽车生产企业根据地区经济发展与市场承受能力,合理规划产销计划,确保新能源汽车市场平稳有序良性发展。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发展不会一蹴而就,不能急功近利,在新常态的宏观经济与市场环境下,我们应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或许慢慢来才是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应从长计议,要夯实基础循序渐进。
来源:新浪专栏-作者评论
(责任编辑:刘国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