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有关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利好接连不断。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一年的时间里,中央及各部门就推出了包括对新能源车船免征车船税,以及《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在内的10多项国家级政策。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约33.1万辆,在去年汽车市场整体持续低迷的“新常态”下,新能源汽车的这一销售表现可谓令人惊艳,这一数字甚至比美国还高出两倍多。统计显示,去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长3.4倍,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为247482辆,同比增长4.5倍,占新能源车销量比例接近75%,插电混合动力汽车销售83610辆,同比增长1.8倍。
新能源车的爆发式增长还将在2016年得到延续。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进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将至少达到30款之多,而据中汽协对市场的预估,2016年中国的新能源车年销将达到70万辆,较2015年将再翻一番。
新能源车市场的爆发,离不开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国家的产业扶持和政策利好
2015年里,有关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利好接连不断。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一年的时间里,中央及各部门就推出了包括对新能源车船免征车船税,以及《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在内的10多项国家级政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发展措施,明确规定完善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支持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等研发,要求机关企事业单位要落实车辆更新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要求,加大对新增及更新公交车中新能源汽车比例的考核力度,对不达标地区要扣减燃油和运营补贴。同时,明确要求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予以取消。
所有这些,无疑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开拓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消费观念和消费环境的改变
在此之前,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普遍观望,特别是“里程焦虑”的广泛存在,成为妨碍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逐渐进步,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顾虑逐渐消减,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正在提高。
而新能源汽车限行、限购约束的取消,也为已经实行了限购政策城市的消费者提供了购车和用车便利,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
与此同时,能源现状、燃料价格以及雾霾所带来人们环保观念的觉醒等因素都不同程度低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促使不少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
整车厂家在新能源车上的努力
虽然,就整体水平来说,以特斯拉、丰田为代表的国际品牌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占据领先水平,并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但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在2015年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已经成立了前瞻技术部,并已经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互联等跨界技术展开前瞻性研究的上汽乘用车是一个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取得进步的典型,上汽旗下以荣威e550为代表的车型已经具备了高品质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特征和实力。
同样特别值得指出的,还有比亚迪汽车,一直坚持潜心研发和创新的比亚迪,在事实上已成为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已经全面掌握了传统车技术和电动车的电池、电机、电控技术,这对新能源车的研发而言是一种巨大优势,有了技术的支撑,比亚迪不但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业绩斐然,其布局全球市场的进程不断加快,尤其是2015年,比亚迪在国际市场更是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截至目前,比亚迪新能源车的足迹已遍布全球五大洲,包括英国、美国、日本等汽车强国在内的36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约160个不同城市,赢得了广泛的欢迎和肯定。
突出的市场表现形成规模化效应
2015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到61722辆新高,其中,比亚迪秦累计销售近3.2万辆,同比增长116.3%,自上市以来累计销量已近4.7万辆;去年年中推出的比亚迪唐,上市以来累计销量超过1.8万台,2015年12月更以5503辆的成绩,夺得国内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冠军。前文提到的上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表现也可圈可点。2015年,荣威E550、E50等新能源汽车销售超过1万辆,是2014年的3倍以上。
虽然很多新能源汽车品牌2015年的全年销量尚未获悉,但是比亚迪也好,上汽也罢,新能源汽车不错的市场表现,让更多有意分食新能源汽车市场红利的车企,加快产品的研发和推型节奏,整个行业的竞争因此越来越充分,在这种规模化效应下,将激发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销量的大幅提升。
然而在欣欣向荣的景象中,也暗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造成阻力的浊流。
钻政策空子
由于政策设计的不完善、地方的保护主义盛行以及监管和执行并未跟上,新能源汽车在迅速崛起的过程中,各个环节也频发种种问题,有些甚至被报章称为“触目惊心”,部分企业以新能源汽车项目恶意骗补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有国内媒体在报道中披露,根据专家的数据预估,2015年可能有高达十亿元的补贴资金被企业以各种方式“套取”,巨额的补贴成了部分人敛财的途径。
虽然在今年的补贴政策中,乘用车以续驶里程和最高时速为主要指标;商用车改变了此前单纯以长度作为标准的补贴方法,增加了对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和纯电动续驶里程的考核。但有业内分析指出,总体来说政策上在执行上仍存在着各种“灰色地带”。在2010-2015年期间,国家三次出台关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主要围绕电池组能量补贴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但这也给了一些企业钻空子的机会,即简单地把电池装在汽车身上便认作是新能源汽车,借此获取高额的政府补贴。但实际上,这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并无太大裨益,甚至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出现。
地方设壁垒
众多周知,在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地方壁垒或许是一种必要的存在,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地方壁垒将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全国许多城市陆续出台了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但不少仍带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通过设置技术或非技术壁垒,排斥有竞争力的外来产品是其主要的表现。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仍“拒之门外”的做法,令一众企业和消费者感到“为难”。包括上汽的荣威550PLUG-IN、比亚迪的秦等在内的车型都因无法得到当地政策支持而进入市场销售。
此前,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刚也曾表示,深圳一直不出台相关新能源汽车政策也变相是一种“地方保护”,“深圳长期不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细则,原因是细则须说明给哪些车型补贴,而不出台细则就可对本地企业进行暗补。比亚迪在深圳以较低的价格卖,其他企业便没法卖。”
来源:慧聪后市场与汽车网讯
(责任编辑:刘国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