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热点聚焦

央视揭秘新能源汽车骗补:一个地方小公司骗补就可达亿元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网   作者:综合报道   2016/3/31   浏览12469次   

[摘要]2016年年初,工信部、财政部等四部委曾联合发布通知,将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情况及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核查。

“不管有多少辆,发现一起,绝对处置一起。”3月21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对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的回应,使得新能源汽车补贴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2016年年初,工信部、财政部等四部委曾联合发布通知,将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情况及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核查。


3月25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做题为“新能源汽车骗补调查”的报道,首次公开国家相关部门调查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的现场,骗补企业之一江苏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及其骗补行为被曝光。


1.央视揭秘大骗补:如能全部领取补贴,吉姆西骗补将超亿元 


据央视的报道,吉姆西工厂生产线及车间布局简陋,车架悬空放在铁架子上进行装配,制造水平与现代化车企差距较大。


成立于2013年8月的苏州吉姆西在业界并不知名,2015年3月开始投产,产品全部是6至8米的纯电动商用客货电动车。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3月、4月和5月吉姆西上传的合格证信息数量分别是23个、0个和2个,之后是长达3个月的停产,从2015年9月开始的3个月上传的合格证分别为166个、347个和243个,12月单月则上传合格证2905个。



吉姆西2015年产量曲线以年底放烟花状收官。那么这两千九百多辆纯电动车都在哪呢?


先上牌照,后打车架号


按照相关部门的规定,新车应先有VIN码,然后才能上牌照。而吉姆西的一些车却是先上牌照,后完工打刻VIN码,这种颠倒上牌照的顺序令人十分费解。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所长助理王学平接受电话采访表示:“我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合法的,因为根据我们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根据机动车生产相关管理规定,车辆在注册登记之前,都应该有唯一的车辆识别代号,而且应该具有合格证。”



工作组随机选取了3家较大用户进行核查。有一家吉姆西的用户信息经核查清楚,有17辆报备上牌的车辆无法说明去向。那么被核查的另外两家客户提供的上好牌照的新能源车数量是否能对应清楚呢?吉姆西继续打起了太极拳。在拖延了不少时间后,同样无法核查到全部车辆,其中的一家用户一台车都没有核查到。

 

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水平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合格证属于技术问题,下面的员工可能是经验的问题,有一个型号打错了,他没给我消掉。”在记者问及车辆生产数和上传数之间的缺口时,他表示:“实际挂牌数是1435台,销售数是2009台,上传合格证数差的一个数据是1000多台,这个确实是他们偷懒,我们也没有监控到位,这个是我们的责任,确实传错了。”



核查工作组的专家组组长董扬明确指出,用工作失误来解释突击上传合格证却没有实测的现象是行不通的,吉姆西这种先上牌却无现车的做法有骗取补贴的嫌疑。企业虚假生产,虚报合格证,根本就没有生产车,就报产量、报销量,甚至于上牌照,实际上是想套取国家的补助。


买卖双方联手骗补?


高融实业一家从事房地产经营的公司,据高融实业董事长陈笑介绍,去年12月他们和吉姆西签订了协议,购买了50辆充电动客车,用于接送客户看房及员工的上下班。


陈笑表示,吉姆西只交付给他们七八辆车,其余的40多辆车并没有交付给他们。仅仅交付了订单七分之一的情况下,买卖双方向省市递交申请全部补贴的情况却真实发生了。陈笑表示他们向省里递交了补贴的材料,而市里的补贴材料则是委托吉姆西递交的,市里面的补贴是直接打给吉姆西的。



调查到这里,我们梳理一下已经获得的事实。汽车生产厂吉姆西在没有现车的情况下,大量虚报合格证,并获得牌照。再向高融这样的客户交付少量的车辆,由高融向江苏省递交补贴申请,同时吉姆西向苏州市申请补贴,政府的补贴要求是,只有车辆生产出来交付到用户手中才能提交补贴申请,吉姆西和高融明知没有现车的情况下却向政府递交了补贴申请。


根据相关数据给吉姆西粗略地算了一笔账发现:按照12月提交的2900多个合格证来计算的话,如果能全部领取政府补贴的话,这些补贴将会超过亿元。专家指出,如果吉姆西不交付存在巨大缺口的车辆,就以现有的材料进行补贴,相关部门无理由不发放补贴,这个骗补的环是闭合的。


2.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超150亿 一台车可达60万


从2009年开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其中最大的政策红包就是补贴。2009年至今,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上已经超过了150亿元。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中,包括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两大部分,地方补贴又包括省、市、县、区等多级补贴。国家补贴的对象是直接给付到汽车生产企业,地方补贴有的给付到汽车生产企业,有的则给付到汽车生产企业的用户。


2016年1月初,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则更直接的表达了对新能源汽车“虚火”的公开质疑。他认为,2015年前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与上牌量之间存在近一倍的差距,他怀疑,高达7万辆的“数据黑洞”背后,7万辆的数据差中有1到2万可能是在走上牌的流程,其他的4到5万辆则是骗补的车辆。



以商用车为例,按照国家2013-2015年阶段的政策,6-8米纯电动中巴车补贴标准为30万元/辆,物流车按电池容量计算,每千瓦时补贴2000元,每辆车补贴总额不超过15万。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的地方补贴标准与国家1:1配比,即一辆6-8米纯电动中巴车最多可获得60万元的补贴。 



从去年后三个月的客车产量数据也可以看出,“抢装”现象严重。



3.新能源汽车骗补三大“花招”

 

招数一:技术骗补


初级手法是使用低标准电池、虚报续航里程,中高级手法是将假装售出的电池拆分倒卖。运气好的话,你买到低技术含量产品,比方说号称续航150公里,开到80公里就搁浅;运气差,会碰上安全性有问题的车。


招数二:自产自销骗补


首先成立一个汽车租赁公司,生产出电动车后再倒手过继给自家的租赁公司,左手一个慢动作运球到右手,自产自销形成闭环了……而国家是卖出一台就补贴一台,补贴顺利到手。


招数三:仙人跳骗补


关联企业之间,比如说使用车辆的企业、购买车辆的企业和生产销售的企业大部分是有关系的,有的有市场关系,有的有供货关系,互相之间打好招呼,互相之间勾结做虚假的销售。以上述央视曝光的吉姆西客车为例,先和客户签个50单,交付几辆之后撺掇买家向政府提交申请补贴,实际情况却是根本没有能力或意愿交付剩下的单量。



4.新能源车骗补三大危害


一是影响资金使用


本想通过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结果资金却被骗到了不该去的地方,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产业的发展,如果以虚假数字作为决策依据,更会带来方向性问题。


二是助长投机取巧


这段时间,工匠精神很热,其实工匠精神也是一种实干,厂家的骗补之举,并非工匠精神的题中之义,任其发展,必然形成“逆淘汰效应”。


三是制造权力寻租


资金补贴有一套程序,能够骗补成功,往往不是“一个人战斗”,这种对权力的影响,与当前新常态新气象格格不入。


5.骗补横行怎么破?


在不久前结束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工信部部长苗圩就新能源汽车骗补的问题做出回应,承认部分车企存在骗补的行为,对此工信部将会严惩不贷。“国家财政的补贴也没有全部到位,没补的这些钱一定扣下来不给它,已经补的这些钱一定要扣回来,并且还要依法进行处置,直至取消这些企业的资质。”



从今年3月份开始,国务院已把遏制骗补行为作为重点督查问题。核查工作组专家组组长董扬表示:“发现一起,纠正一起,而且对于恶意骗补的企业绝不手软,应该是从公告管理来说,一旦发现,就停止公告,实际上就是停止它生产的资格。从财政部的角度,我相信他们也会有他们的处罚手段。总而言之,对于这种事情,政府各部门都非常严肃认真地对待,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继续发生。”


来源:华夏能源网


(责任编辑:刘国伟 )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