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陕汽深耕海外合作模式。如今,其已从一般贸易延伸到SKD/CKD组装、技术转让。事实上,陕汽的海外战略也已经发展到全面本地化。
近年来,陕汽深耕海外合作模式。如今,其已从一般贸易延伸到SKD/CKD组装、技术转让。事实上,陕汽的海外战略也已经发展到全面本地化。
作为西部唯一一家重型卡车生产企业,陕汽集团近年来一直通过加码新能源汽车,发力海外市场,扩大其重型卡车的版图。
虽然受到俄罗斯等石油经济体市场急剧收缩,以及天然气重型卡车产业陷入低谷的影响,但是陕汽公开数据显示,陕汽重卡1~4月份销量3。11万辆,同比增长15%,市场占有率达14。5%,销量企稳上升。
事实上,作为天然气重卡市场排名第一的企业,陕汽集团近年来一直在多个新能源重卡方面持续发力,并持续加大研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上述背景下,陕汽今年仍计划投入0。5亿~1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陕汽集团继续深耕国际合作模式,逐渐加大海外市场份额。陕西重型汽车进出口公司(陕汽集团旗下控股公司)总经理田超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陕汽的目标是海外销售占到陕汽重卡份额的三分之一。”
港口市场或成新增长点
作为国内重型卡车的重要企业,陕汽重卡1~4月以15%的增长率,稳居国内市场占有率第四。
值得注意的是,陕汽近年来一直将另一个拓展中心放在新能源汽车上。
陕汽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陕汽在新能源方面,计划投入研发资金5000万元至1亿元。而在细分领域,由旗下陕汽通家生产纯电动微车1万辆,宝鸡华山纯电动轻卡3000辆,西安金龙柴-电混合大中型客车2000辆,陕重汽纯电动、天然气、甲醇、二甲醚重卡1万辆。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陕汽的研发已经分散在新能源汽车的各个领域。
陕汽集团负责新能源业务的副总经理刘玺斌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陕汽一季度成功中标西安公交488辆大中型新能源客车并顺利交付使用,加之其他城市用车市场,这一数据全年有望突破原定的2000辆,达到3000辆,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到15亿元。此外,在港口新能源汽车方面,陕汽首创的插电式混动码头牵引车,近期也将亮相上海港。
刘玺斌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新能源汽车应用领域,除了城市园林、环卫、吸尘、喷雾、垃圾车、洒水车、物流等城市用车领域。我判断,空港和海港等港口是未来(新能源)重卡新的增长点。”
陕汽同时也是国内首家研究开发甲醇燃料重型卡车和微型汽车的企业,被工信部列为甲醇汽车示范推广重点企业。
尽管如此,曾经辉煌一时的天然气重卡如今不得不面临一定的困局。
陕汽集团披露的数据显示,2014年,陕汽天然气重卡一度达到峰值,创造了1。5万辆的销售佳绩,市场占有率42%,这一成绩远超当年排名第二的中国重汽,甚至超过了今年陕汽全系新能源重卡的销售计划。但此后由于柴油价格持续下跌,天然气重卡的性价比优势逐渐丧失。虽然在这一细分领域,陕汽仍占据领先地位,但总销量有一定的收缩。
近年来深耕海外合作模式
记者注意到,陕汽重卡海外销售市场由成立于2006年的陕西重型汽车进出口公司运作。成立10年来,陕汽SHACMAN重卡品牌在国际市场的保有量已经超10万辆,成为中国重卡出口第一位。
目前,陕汽所有的汽车产品,出口市场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陕汽还在海外设有子公司3家,海外办事处37家,海外4S店24家,海外服务网点310个,一级经销商70余家,配件库覆盖主销区域,数量和质量均居于领先地位。
“高峰时期,我们在俄罗斯市场销售将近1万辆。”陕西重型汽车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田超坦诚。
值得注意的是,陕汽海外市场一度依赖俄罗斯等石油经济体,但近两年,因石油经济急剧下滑,卢布大贬值,俄罗斯市场需求萎缩,出口业务遭遇一定下滑。陕汽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整个陕汽海外市场销售仅为8000辆车。
“贸易壁垒是出口业务的另一阻碍。”田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汽车出口贸易是简单的买卖行为,经销商所能带来的收益也只限于单车销售利润,如果遇到贸易壁垒,经销商和厂家都会束手无策。
与多数有意于海外市场的公司一样,陕汽也一直努力通过生产本地化来规避贸易壁垒。
陕汽方面认为,生产本地化能有效规避贸易壁垒,创造产业链价值,形成后市场服务与配件的独特优势,也能为当地带来社会就业和税收红利,促进当地汽车工业的发展。
陕汽近年来深耕海外合作模式,从一般贸易如今已延伸到SKD/CKD组装、技术转让,事实上,陕汽的海外战略也已经发展到全面本地化。
记者了解到,目前,陕汽本地化生产项目已覆盖非洲、中东、东南亚、东欧独联体、中南美区域。在埃塞俄比亚、伊朗、南非、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马来西亚、巴西等国家实现了本地化生产。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催生的陕企出海风也为陕汽带来了新的契机。
田超介绍,未来几年,陕汽国际市场将以国家推出的“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等一批重大支撑项目为契机,不断推进本土化合作项目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产品的融入和扎实的海外运作形成覆盖南北非洲、东南亚、中亚、中东和中南美的本地化战略布局,由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和资本输出转变。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网
(责任编辑:许江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