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篇题为《电动车主模仿鲁迅控诉:上海强拆公共充电桩》的文章在网上得到疯狂转载。此文以鲁迅代表作《纪念刘和珍君》的形式展开,围绕上海金山区强拆违章公众充电桩一事发表了控诉,言辞犀利,呈杜鹃啼血之势,颇有鲁迅遗风。
(中国电动汽车网 宋邦苗)近日,一篇题为《电动车主模仿鲁迅控诉:上海强拆公共充电桩》的文章在网上得到疯狂转载。此文以鲁迅代表作《纪念刘和珍君》的形式展开,围绕上海金山区强拆违章公众充电桩一事发表了控诉,言辞犀利,呈杜鹃啼血之势,颇有鲁迅遗风。
中国电动汽车网(www.cnev.cn)小编看完这篇文章,虽觉热血沸腾,但对其中一些观念却并不以为然,所以实在忍不住想出来讨论一番。
观点一:“倒闭的充电桩公司是为了中国新能源产业而死的中国的民营企业。”
窃以为:情怀并非长久之计,规范技术谋求资质才是硬道理,拒绝盲目跟风
大家都知道,我国现在虽然成为了新能源汽车销量世界第一大国,但是配套的充电设施建设仍然很滞后。
为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我国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到目前,已经有很多省市地方政府都陆续发布政策,明确了当地充电桩建设目标。
有投资专家分析认为,我国充电桩市场规模巨大,根据未来五年建桩480万个的规划,预计2016-2020直流桩市场规模为600亿元,交流桩市场规模为300亿元,共计900亿元。
面对如此诱人的掘金蓝海,很多企业一哄而上,唯恐错过了起航的大好时机。但是,其中一些企业的生产资质和相关技术并不成熟。
虽说,在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得不到重大突破的当下,用户对充电的便捷性很关心,但相较前者,毋庸置疑,他们更关心的绝对是充电的安全性。
充电桩在电动汽车使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安全性是不可回避的问题。除了给充电桩都配置漏电保护、过流保护和防雷等电气防护设备,为用户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之外,统一电动汽车充电接口标准也很重要。
由此可见,对于各种充电设备企业一窝蜂涌入市场的现状,树立起一道严格的行业安全门槛迫在眉睫。
虽然说,相关企业进军充电桩市场有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意愿倾向,但资质不合格的企业一定要被淘汰,不能因为所谓的情怀对其问题选择视而不见,否则“东跑西窜”的充电起火事件必会引起消费者的恐慌,从而对新能源汽车敬而远之。
而已经或即将通过资质审核的各大充电桩企业,也应该把充电安全作为企业的重要责任,加强技术创新,将电池、充电机、模块、电网等环节充分协同,形成更有效的安全管理。
观点二:“除了北上广限行限牌,百姓们被迫购买,除了这些地区,请问中堂大人,哪里还有所谓的新能源产业?黄粱一梦而已。”
窃以为:选择电动汽车是一种对策,而不是“被迫”,而新能源产业发展也会梦想成真。
首先要强调一点,限行限牌是针对城市汽车密度过高不堪重负的现状不得已为为之的一种行为,如果因为电动汽车在这方面有优惠政策,就得出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是出于被迫的结论就太随意了。
其实,更准确的说,电动汽车在限行限牌上的优势为消费者提供了一套好的解决方案,增进了用户出行的便捷性。如果帮忙解决问题被冠以“被迫”的标签,未免太不厚道。
此外,除了政策扶持,相较燃油车而言,电动汽车本身也拥有很多优势。比如说动力成本更低,涉水性能更好以及保养费更少等。
而新能源产业是“黄粱一梦”的说法也太武断。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但三四线城市推广也正在延伸。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迅猛是有目共睹的,虽说政策扶持是一大推手,但新能源汽车本身的市场也不容小觑。
未来在财政补贴退坡背景下,通过油耗限制与引入新能源汽车积分交易机制,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形成鲜明的奖惩措施,来引导企业注重研发新的有质量的产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加之,我国一系列骗补调查以来,混乱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市场得以清理,宝贵的补贴资源将会更好的被利用,为更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责任编辑:陈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