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动力电池行业马太效应凸显 “银隆钛”为何强者恒强?

来源:新能源汽车舆情中心   杨晓峰   2017/6/17   浏览8590次   

[摘要]自2016年年底以来,国家密集出台有关动力电池的系列政策,加之补贴退坡力度加大、上游原材料涨价、下游整车企业要求降价等多重因素,动力电池行业山雨欲来,洗牌或提前到来。

动力电池一直被誉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业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自2016年年底以来,国家密集出台有关动力电池的系列政策,加之补贴退坡力度加大、上游原材料涨价、下游整车企业要求降价等多重因素,动力电池行业山雨欲来,洗牌或提前到来,而电池技术路线也重开“百花竞艳“的路演模式,其中以三元锂、磷酸铁锂、钛酸锂为代表的“三驾马车”尤其引人注目,“三国演义”的大戏或将再次上演。



在复杂且持续变幻的市场格局里,机会或风险都空前增大,谁将出局?谁又能胜出?动力电池行业背后的博弈究竟还有哪些秘密?


新能源汽车网[xnyauto]对此进行剖析,抛引玉之砖,期铿锵回声。


“白名单 ”呼之欲出 电池企业遭遇“生死大考”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代表作《哈姆雷特》的台词)。


一直以来, 新能源整车企业销量取决于电池企业的产量,也正基于此,近年来,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产能也快速提升。但是,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小、散、乱,“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也愈加凸显,尤其是进入2017年,动力电池厂商遭受着来自上下游两端的挤压:一边是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一边是整车厂的降价诉求。


动力电池产业或将步入艰危时刻。


而令大多数电池企业更为恐惧的是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生死大考”日益迫近,电池企业压力山大,尤其是电池“白名单”的即将出台,将彻底断绝大多数电池企业求生的机会,称其为“生死簿”也不为过。


2016年11月22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发布《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 (征求意见稿)》。据悉《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简称《规范条件》)已经完成了多轮征求意见,不久将对外正式公布。业界普遍认为“规范条件是向整车企业开出的白名单。”相比2015年版本,本次修改版的《规范条件》中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由“不低于2亿瓦时”提高至“30亿瓦时至50亿瓦时”,提高了15倍之多。同时,规范条件将提高研发、产品性能方面的要求。加大15倍的新增产能要求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可谓灭顶之灾。


据新能源汽车网[xnyauto]了解,即将出台的《规范条件》中提高了对研发和动力电池性能的要求。在某论坛上,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在谈及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思路时表示,“(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强化对动力电池的支持。在乘用车、专用车中,专门增加了动力电池的技术指标,将新能源客车补贴方式调整为以动力电池为核心、以电池容量和电池性能为标准,更加客观的反映车辆的生产成本和技术水平。”



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中关于动力电池领域的主要内容有: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大力推进动力电池技术研发,着力突破电池成组和系统集成技术,超前布局研发下一代动力电池和新体系动力电池,实现电池材料技术突破性发展。加快推进高性能、高可靠性动力电池生产、控制和检测设备创新,提升动力电池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动力电池企业和关键材料龙头企业。推进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建立上下游企业联动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到2020年,动力电池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同步,产能规模保持全球领先。


2016年12月29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补贴新政将补贴标准与动力电池相挂钩,并对各类车型所使用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出了详细要求,这将促使动力电池产品的能量密度逐步提升。


2017年1月5日,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申报工作的通知。


2017年2月20日,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动力电池产业未来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超过300Wh/kg;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Wh/kg、成本降至1元/Wh以下,使用环境达-30℃到55℃,可具备3C充电能力。到2025年,新体系动力电池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单体比能量达500Wh/kg。到2020年,动力电池行业总产能超过1000亿Wh,形成产销规模在400亿Wh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可以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步对动力电池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对电池品质、能量密度、安全系数等,同时电池制造也朝着信息化、稳定化等方向迈进。说到底,动力电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技术创新、生产自动化、管理规范化,加快推进电池智能制造步伐,推动我国电池产品进入更高端市场,以满足新能源汽车对电池高品质的要求,而非一味地扩大产能,重产量而不重质量。


加之,由于补贴政策趋严收紧,应用侧市场增速放缓已成大势,与新能源汽车命运息息相关的动力电池,今年以来也出现量价齐跌的低潮,如何破冰成为电池企业的当务之急。


马太效应凸显 “银隆钛”强者恒强


进入2017年,比亚迪、宁德时代、银隆新能源等行业巨头更是在提升品质,扩张高端产能方面动作频频,正凭借“规模优势+技术优势”顺势而上、脱颖而出,“寡头时代”或将到来。


动作最大的或许是比亚迪。一直以来,比亚迪采取闭合垂直生产模式,磷酸铁锂电池自给自足,让一些主动上门求购电池的整车厂吃了不少闭门羹。近期,比亚迪开始重新整合调整产业链,将动力电池板块独立出来,并向其他汽车制造商供货。


作为比亚迪在国内强劲的竞争对手,宁德时代通过调整步伐逆市上扬。宁德时代凭着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两条腿走路,进入华晨宝马、吉利、北汽、广汽等车企“朋友圈”,韩国现代汽车日前也选择宁德时代作为首个中国电池供应商。为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宁德时代还与上汽成立两家合资企业,欲与主机厂优势互补掘金整个产业链。


与此同时,珠海银隆正加快电池、储能以及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布局。


一直以来,全球动力电池路线错综复杂,各种先进技术层出不穷,续航里程达500公里以上、快充可在15甚至10分钟实现的电池技术正闯入市场。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终极解决方案的氢燃料电池,也正在被丰田、本田等车企渐渐推向市场。此外,石墨烯电池正极力走出实验室,试图从技术和成本上一步步接近产业化。


而以三元锂、磷酸铁锂、钛酸锂为代表的“三驾马车”以其普遍而广泛的商业化运营而“通吃天下”,成为当仁不让的三种主流技术路线,尤其是被视为行业鲶鱼的银隆钛,以其“全生命周期”的综合优势脱颖而出,黑马逆袭,惊艳业界,加之有格力董明珠、万达、京东等资本大鳄的加持,一时间“银隆钛”声名鹊起,成为行业网红,备受瞩目。


与比亚迪近期将动力电池板块独立出来,向其他汽车制造商供货不同,银隆新能源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开放门户,银隆钛的共享模式为业界称道。


河北武安银隆新能源产业园



而与鹊起的声名相比,“银隆钛”可谓名副其实,其专属独具的特色优势在商业化应用上广受用户好评。


2011年以来,通过战略控股美国奥钛以及持续研究和创新,银隆一举攻克了业内公认的“高安全问题”、“严寒环境条件下使用问题”、“快速充放电问题”、“电池寿命问题”及“电池产业化问题”等五大问题。同时,针对钛酸锂电池能量密度相对偏低,成本偏高的问题,银隆投入了大量技术力量进行专题研发。相比普通锂电池耐低温性能差,难以满足北方市场需求,银隆钛酸锂电池可在零下50度到零上60度范围内正常充放电;相比普通锂电池充放电循环周期一般为3000次左右,银隆钛酸锂电池循环寿命可达25000次以上;百公里内6分钟快速充电,确保全天24小时高效运营。


2015年,银隆研发的第四代高能量密度钛酸锂电池,与第三代相比成本下降40%,能量密度提高30%。得益于其自主掌握的,集安全、稳定、宽温、高效、快速充储等优点于一身的钛酸锂电池技术,可实现优于传统动力电池的8C—10C高倍率快速充电,每次充电只需耗时6—15分钟,在—50℃—+60℃的耐宽温环境下能正常充放电、安全性高、充放电次数达到30000次、全生命周期的高运营效率等优势,银隆钛在公交领域花开一枝、风景独好。


换言之,银隆独家掌控的钛酸锂电池技术的特征和城市公交特点的天然“匹配”,使银隆钛在新能源公交车领域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



据了解,我国90%的公交车,每一个往返运行里程平均在30公里左右,只有10%的线路超过30公里。为了增加运行效率,发车时间间隔越来越小,一般不超过15分钟,而一台公交车的使用寿命平均为10年。基于公交系统的这些“刚需”,钛酸锂电池具有的高安全性、严寒环境适应性、快速充放优势、10年电池寿命等优势尽显无遗,在公交车相对较低的行驶里程“要求”面前,钛酸锂能量密度低的缺点也可有效避免。


有专家表示,相对于公共交通来讲,银隆钛的快充模式可以替代传统充电模式,打破新能源进程缓慢的局面。“针对公交车走走停停的特殊性,每个班次间会有调车的间隔,利用这个间隔时间为电池充电,这就符合它的技术经济特征,可以让车少背电池,又跟它的运营状况相符合,而且占用的土地设施资源也相对较少,这也是全球公共交通电动化中比较好的技术方案。在欧洲,主流的客车厂家推出的电动车大都是走的这种路线”。


针对银隆钛的特色优势,银隆独创了公交公司、新能源车企、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四方共赢的商业模式,银隆打造的这条“公交利益链”可以实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首先,可实现公交购车初期的零投入、缓解地方财政的一次性支付压力;第二,提供“电池、电机和电控三大系统”的十年质保,并提供24小时全天保姆式服务;第三,公交以融资租赁方式支付租金,零首付,按十年期分期支付车款;第四,提供备用车辆,可整车替换,确保运行不受影响。


我国目前已经有10万多辆新能源公交车,到2020年,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车要达到20万辆,加之“一带一路”的新商业时代的到来,前景广阔的海外市场有待开拓。银隆的未来,值得期待!


可以预言,银隆在电池技术、产能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提速,将重构行业格局。


新能源汽车网[xnyauto]坚定地认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为本土动力电池技术创新提供了绝佳的舞台,在全球采购时代,中国动力电池业也有望率先进入全球供应链,诞生全球龙头。而承载着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使命的中国新能源车产业也必将凭借动力电池核心技术的创新与提升实现梦想、超越未来。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蝶变与新生的宏大叙事曲里,一定有银隆钛奏出的绿色强音!




(责任编辑:网络)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