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提升市场竞争力是新能源汽车取胜关键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网   作者:综合报道   2015/9/2   浏览7452次   

[摘要]8月北京新能源车摇号第4期,配置个人新能源车指标共3333个,申请人数则高达8736人,中签率由6月份第3期的88%暴降至38.1%。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开始深入人心。一方面,北京的单双号限行政策,直接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另一方面,保障设施的不完善,也加剧了新能源产品上市的矛盾问题。

 

8月北京新能源车摇号第4期,配置个人新能源车指标共3333个,申请人数则高达8736人,中签率由6月份第3期的88%暴降至38.1%。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开始深入人心。一方面,北京的单双号限行政策,直接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另一方面,保障设施的不完善,也加剧了新能源产品上市的矛盾问题。

 

销售呈爆发式增长

 

“各种利好政策的传出让北京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空前火爆。”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告诉记者,随着北京市纯电动小客车在工作日高峰时段不限行政策的落地,加之普通汽车摇号难度的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购买者开始转向购买新能源汽车,未来北京市将要出台的免过路费和停车费等优惠政策会再次引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市场。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呈爆发式增长,而且目前这种高速增长还在持续。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93万辆,销售1.6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倍和3.3倍。

 

国信产业研究院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师沈宏铭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存在三大利好:一是解决能源依赖问题,我国石油依存度已接近60%,能源危机威胁到国家安全,从国家战略角度,需要寻找新的替代能源,降低对石油的依赖;二是缓解环境污染,汽车尾气排放占环境污染比例超过20%,减少尾气排放,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减少雾霾天气;三是实现产业升级,通过发展新能源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

 

萧函也向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利好主要在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上持续加大。“目前,国家已经出台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船税等政策,未来针对城市公交的油价补贴改革、地方充电设施补贴以及锂电池补贴等利好政策还将出台,会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技术掣肘待突破

 

对于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沈宏铭告诉记者,“一是技术瓶颈,发展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短板是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都无法突破300公里;二是配套方面,充电桩建设的速度缓慢,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三是电池寿命问题,电池循环寿命低将增加电池更换需求,这会大大增加电动车使用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可以说,谁拥有电池技术,谁就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摘得头筹。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上涨带动了动力电池产业,但需求暴增暴露了动力电池行业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远高于生产企业的预期,动力电池已经出现了供应不足的情况,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萧函说。

 

沈宏铭则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电动整车厂的电池主要依赖外购,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技术差距悬殊,我国国内动力电池技术的瓶颈主要体现在寿命、安全性和成本三个方面。

 

据悉,目前国内涉及动力蓄电池配套生产的企业有177家,但能进入整车供应链的企业却仅有比亚迪、天津力神、深圳比克和合肥国轩高科等不足10家。

 

对此,沈宏铭认为,与传统汽车的内燃机技术一样,我国在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领域也需要经历从外购到合作研发,再到自主开发的过程。不论是对新能源车企,还是动力电池企业来说,追求的目标不能仅限于产销量,而是从细小元件着手,潜心研发,实现瓶颈突破。

 

提升市场竞争力是取胜关键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社会和政府的共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其发展前景要远远优于传统汽油车,但鉴于目前新能源汽车在整个车市中的市场份额依然不足1%,因此,对传统燃油汽车的取代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萧函说,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有明显的政策依赖性,下一阶段企业优化自身产品和提升市场竞争力是取胜的关键。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持续的补贴与政策扶持下逆势上扬,成为市场的一大亮点。但在销量节节攀升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退出机制也同步启动。有业内人士透露,中国纯电动汽车补贴可能在2020年取消,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退出既是其真正市场化的必经之路,也能为当下的新能源热潮降降温。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沈宏铭表示,首先,在产品方面,快充型和在线充电型新能源公交车将受到更多城市的关注;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已经表现出良好的节能效果,且价格趋于合理,也将进一步扩大应用;电动微循环公交将在更多城市得到发展,与轨道交通干线公交车和电动出租车共同形成城市零排放公共交通体系;电动物流车等新能源专用车未来将批量进入市场。其次,基础设施建设将更加受到重视。

 

不过,在沈宏铭看来,新能源车企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国内企业与国际上领先企业,如特斯拉等的差距还有很大,不只是体现在技术上,品牌和营销上的差距也十分明显。解决这些问题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必须要走出去,建立一个开放性的研发平台,聚合全球的技术力量,实现产业技术瓶颈的突破。国家层面除了给予一些必要的政策支持之外,重点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仅靠补贴来促进行业的发展已经被证明行不通了,市场需要竞争,竞争才能加快发展。另外,类似充电桩配套方面的问题,需要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为基础设施建设落地提供有力的保障,切实解决消费者“买得了,用不了”的尴尬。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责任编辑:许江琴)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