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纯电动汽车无论是作为私家车使用还是作为共享汽车使用,对进一步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都大有裨益,但就产品和行业竞争力而言,私人购买数量是重要的参考标志。
“当前汽车市场不景气,增速下降,这是一个短期现象。目前中国的个人出行机动化过程还没有完成,我们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只有170辆,中国汽车产销量还会继续增长。”日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当汽车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新能源汽车发展要更加坚定信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11月,我国汽车累计销量为2311万辆,同比下滑9.1%;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连续5个月销量下滑,若照此发展态势,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将大概率以微增长收尾。
纯电动为主的方向不变
“相比于燃油车我们和别人的差距还很大,但在电动汽车领域,我们和国际同行相比差距最小,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占据领先位置。现在很多发达国家和跨国汽车公司都在向电动化转型,这是受到了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引领。”陈清泰表示。
12月3日,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中除了明确纯电动汽车主流地位,还肯定了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两大技术方向。
在陈清泰看来,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主力仍是储蓄电能的电动汽车,这个方向不能动摇。
“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这两种技术路线将来是并存的,但是这两者的发展阶段存在差异。相比氢燃料电池还有很多技术需要进一步突破,纯电动已经到了大规模产业化的阶段,技术经济成熟度也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陈清泰认为,不能把当前的主要精力转向氢燃料电池,应该守住储能电池这种纯电动车。
私人购买是电动车竞争力的体现
尽管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严峻挑战,但从全球范围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仍占据全球销量的半壁江山。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全球纯电动乘用车(仅锂动力电池车,不含燃料电池车)销量为141.3万辆,其中中国市场的销量占到全球整体销量的54%。
此前有不少观点认为,在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中,私人购买的比例并不高,大多数纯电动汽车都流向了B端的出行市场。“纯电动汽车还不是消费者的真实需求,造电动汽车也远不是赚钱的生意,车企压力非常大。”在2019广州车展期间,上汽通用总经理王永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电动汽车主要去向并不是私人购买,大部分由出行市场消化,比如2019年1-9月全国卖给私人用户的电动车仅10万余辆,剩下的全部投放给了B端出行市场。
同时,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马仿列也承认,纯电动乘用车在公共领域市场销量非常突出,从目前来看,电动乘用车私人购买和运营车辆比重大概是4:6。
对此,陈清泰认为,纯电动汽车无论是作为私家车使用还是作为共享汽车使用,对进一步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都大有裨益,但就产品和行业竞争力而言,私人购买数量是重要的参考标志。
行业洗牌期需政府、企业双发力
目前,我国已经历了以公共交通领域电气化为主的第一阶段和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的第二阶段。在陈清泰看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阶段已进入大浪淘沙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市场会逐步集中,一些企业会逐渐被淘汰。
“在外资大举进入的情况下,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如何迈过这个坎,是对企业和政府的考验。”陈清泰希望经过2020年前后的这轮调整,一些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能够脱颖而出。
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在2020年的退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导向。在此背景下,陈清泰建议,每个车企都要找准定位,关注客户群的需求,在提高产品性能和降低成本上双向发力,发挥电动汽车特殊品质的优势,以抗衡燃油车。
陈清泰认为,未来汽车行业的竞争将在智能化、网联化等方面展开,本土车企要在打造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跨学科、跨产业的深度融合至关重要,要借助各方面的力量来形成自己的优势,仅靠单打独斗去抗衡现在的形势,恐怕会出现问题。
实际上,在行业洗牌期,打破所有制、区域、行业、甚至国内外的壁垒,创造一个公平、良好的市场环境,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至关重要,地方政府应成为背后的有力推手。
“现在有些造车企业状况很不好,地方政府如果再去用特殊的办法进行保护,很不应该。让优势企业能够放手去施展,不受市场的制约非常重要。”陈清泰表示,现在每个省、市都有自己支持的企业,不管企业好坏都会得到政府支持,这样会制造一批新的僵尸企业,带来的结果就是中国的优势企业不能扩大市场,市场规模将受到很大阻碍。
(责任编辑: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