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市场分析

推广新能源汽车有哪些深意?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网      2015/10/14   浏览8574次   

[摘要]近期,国家频频发力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连续两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措施。

 

近期,国家频频发力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连续两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措施。10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还下发了《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对此,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政府推动新能源汽车应用的这些新举措,合乎当前稳增长和调结构的政策基调。

 

消费升级是新阶段重要趋势

 

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7.85万辆,同比增长3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市场。而2014年新能源汽车全年销售量仅为7.48万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消费升级是新阶段的重要趋势。他说:“中国的消费已经从‘从无到有’的排浪式消费,变成了‘从有到优’的个性化消费。”比如,节能智能家居产品就很热销,其中,新能源汽车8月份消费就增长了3.5倍。

 

对于这一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朱之鑫表示:“中国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经济增长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倚重消费来拉动,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正逐步得以解决。”

 

今年以来,在国家多项政策扶持下,新能源汽车产销加速增长,预计至年底可突破20万辆。但这一数量也只是整个汽车市场产销量的1%左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华泰证券有关人士表示,从环保和能源安全的角度看,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必须推进的方向,政策支持力度一直在加大。

 

当前,为应对日益突出的燃油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问题,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加快部署,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因此,近期国家出台支持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发展措施、部署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和城市停车场建设等举措,表明政府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促进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和消费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和绿色消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万里认为,这些政策指向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十分关键的问题。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支持必须长期坚持,政府要有一个强势、明确的引导,否则各方对政策的执行力度可能会有所不足。

 

为行业发展扫清障碍

 

此次国务院连续出台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多项政策,也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国家力图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扫清障碍。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郑栅洁指出,充电站建设滞后,到2014年年底,中国建成充换电站780座,交直流的充电桩3.1万个。建设速度相对滞后,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瓶颈之一。

 

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增倒逼充电桩建设超预期加码。按照目前我国公路435万千米的总里程计算,大约需要4350亿元的总投资规模。此外,再加上城市公共充电设施和家庭自用充电桩的投资,充电桩市场的投资有望达到万亿级别。

 

因此,今年以来,在基础建设方面,打破充电桩的瓶颈就成为政策发力的着力点,广州、成都、上海、北京、杭州等地相继出台了扶持政策。

 

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确定了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由大转强”的突破口,将以新能源汽车为契机,培育整个产业链的创新发展。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近期国家层面频频发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不仅如此,地方层面在这一领域也是新举措不断。

 

9月30日,北京市经信委官方网站公布了《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备案信息(第4批)》,特斯拉Model S、宝马i3电动车被纳入其中。这是北京首次将进口电动车纳入新能源汽车产品备案目录。

 

此前,上海已经向特斯拉Model S、宝马i3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发放了免费车牌。宝马i3在深圳也获得使用当地新能源牌照的资格。这都反映出我国在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任编辑:许江琴)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