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际资讯

大众新能源车 玩得什么鬼?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网   作者:综合报道   2016/2/17   浏览10907次   

[摘要]去年五月份,大众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到2019年,大众旗下各个品牌将陆续在中国地区推出15款国产新能源车,包括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车型。第一款车型将会是奥迪A6L e-tron插电式混动版,该车型将于2016年实现本土化生产。

去年五月份,大众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到2019年,大众旗下各个品牌将陆续在中国地区推出15款国产新能源车,包括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车型。第一款车型将会是奥迪A6L e-tron插电式混动版,该车型将于2016年实现本土化生产。


虽然大众在去年9月份因“尾排门”事件大受打击,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到大众在国内推出国产化新能源车的计划。其实论及原因是显而易见的——2015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为33.1万辆,同比大增3.4倍。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前景,大众这个道行极深的老牌汽车公司自然是不甘人后的。而且在经历了丑闻之后,改头换面另辟蹊径也是必要的。虽然有上面所说的目标,具体详尽的新能源车发展规划还并未对外公布。不过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自信地表示,未来大众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目标是不低于目前在乘用车市场所占的份额。

  

不得不佩服海兹曼的语出惊人。但事情真的能如他所愿的那样发展下去吗?如此大规模的规划可以说是远远超出了其他所有跨国公司的战略构想。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众初入中国市场时的情况。


那个时候中国刚实行改革开放,在许多跨国企业仍然在是否进入中国市场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的时候,大众果断地入市建厂,成为最早在国内扎下根基的国外车企,并倚靠着与中国政府以及汽车行业的深度合作,快速地占据了刚起步的国内汽车市场,这让大众在国内汽车市场取得了不可动摇的地位,而这一地位甚至是到了今天仍可称得上无可替代。


当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后,大众又一次瞄准了行情,提出了这一个再次超出许多跨国公司关于新能源车的大规划。


  

海兹曼在接受采访时描述,大众在中国的新能源车战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2016年之前。在这个阶段,大众汽车是通过进口的形式提供插电式混动车型以及纯电动车,主要车型包括保时捷Panamera插电式混动车型、奥迪A3插电式混动车型以及Golf GTE,以及纯电动汽车e-Golf以及e-up!。


第二阶段是2016年之后,该阶段目前已经启动。从2016年开始,大众汽车将会寻求插电式混动车型在中国的本土生产。首款国产化车型是插电式混动的奥迪A6L。2017年,大众品牌也会有一款与奥迪A6L同级别的C Model国产化插电式混动车型。在这两款基础上,还将有更多新的插电式混动车实现国产。


第三阶段为2020年之前,大众将实现纯电动新能源车在中国本土的生产。 对于本土化,海兹曼教授特别强调一点就是:大众的新能源汽车本土化战略之一就是实现全面的国产化,包括零部件的国产化以及研发的本地化。

  

熟悉大众汽车于上世纪在中国市场打拼故事的看官们应该能觉出点熟悉感了。对,大众在新能源车的战略上像极了初入中国时的战略:高度的国产化和对中国市场发展前景的看好。


要论起新能源车的发展,日系车和美系车在中国的电动化进程比德系车要早很多,但是如通用、日产这样的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混得似乎并不是很好,很多人认为这要归咎于他们在国产化这个问题上没有下定决心,而且不肯与中国汽车公司分享核心技术。通用汽车前CEO埃克森就曾对媒体表示,通用的沃蓝达不会国产化;通用的高管也曾在2011年时表示,沃蓝达电动车技术不会与中方分享,只会与上汽合作开发新的电动车技术。

  

这种做法面对中国这个对电动汽车需求越来越大的市场而言,肯定是制约了其发展的。然而,大众在看到了这一商机就能稳操胜券吗?小编认为也不尽然。从高一点的层面上讲,燃油汽车的核心技术,跨国车企比中国车企确实高出一大截,至今中国车企也依然受这一软肋的制约;然而在新能源车方面,中国的技术和制造水平相比世界其他国家,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所以美系、日系车不肯分享技术也不打紧,中国要么找其他愿意分享的车企,要么自己研发,断不会再被他们掣肘了,而且中国自己的新能源车品牌并不比你国外的次。


而放小一点说,大众这次在新能源车上下了大力气,一是想扭转丑闻对其造成的颓势,二也是想以全新的姿态转战一个商机巨大的新市场。但是这个规划存在的隐忧也不少,首先,如今的中国市场已经不再是30年前的样子了,那个时候是物质匮乏,一个新事物出现就会立即受到追捧,如今中国对外贸易的路子已经走得很宽了,老百姓的选择可以用眼花缭乱来形容,大众此时在中国投放新能源车,肯定不会再有30年前那样的巨大反响了。其次,大多数跨国企业确实还在新能源车国产化的问题上举棋不定,大众的眼光可算是独到,但考虑到之前大众在国内的一系列负面反响,以及中方在合资企业中的话语权逐渐增强,核心技术保留以及决策等方面的问题到时候只怕不会像以前那样能让大众予取予求了。


最后,把30年前的招数重新搬出来使,还指望现在的市场和消费者继续吃这一套?你们也太不拿中国当回事了吧?你们以为自己是在玩什么鬼?


来源:搜狐汽车-中国汽车要闻


(责任编辑:刘国伟 )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