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能源汽车成绩喜人的背后却是国内新能源车企受市场规模、成本控制所限,仍旧缺乏系统性的研发设计生产和测试评价体系,导致产品质量一致性、安全可靠性等方面未达到市场及消费者的实际要求。
近年来,伴随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3.1万辆,同比增长3.4倍。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达24.7万辆,同比增长4.5倍。最新的数据表明,今年4月份新能源汽车生产31266辆,销售31772辆,同比分别增长178.3%和190.6%。中国有望在今年成为世界上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量最多的国家。
然而,成绩喜人的背后却是国内新能源车企受市场规模、成本控制所限,仍旧缺乏系统性的研发设计生产和测试评价体系,导致产品质量一致性、安全可靠性等方面未达到市场及消费者的实际要求。此外,由产品质量本身引发的相关行业热点,例如新能源公交车辆运行安全监控、事故预警和产品使用投诉,以及部分企业“骗补”行为等影响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也受到普遍关注。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 于凯
十三五国内电动汽车总产销有望突破500万
5月19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于凯表示,十三五期间,国内电动汽车总产销量有望突破500万辆,电动汽车产业在十三五期间也将出现新的竞争形势,电动汽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在产品研发、标准化体系、测试评价流程、验证手段、生产过程一致性检验方法和设备等方面,尤其是针对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测试评价等要求亟待完善。
“中国工况”三十城展开数据采集 累计数据40万公里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我国汽车排放标准体系不完善,因此借鉴了欧洲的标准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套体系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面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我国汽车产业需建立自己的工况标准体系。去年1月,工信部就下达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工况研究和开发(CATC)研究任务,预计于2017年完成开发,并在几年的过渡期后,正式投入到汽车产品的准入检测。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李孟良介绍了“中国工况”的最新进展,目前,项目组已在全国三十个城市展开了实际工况数据的采集工作,数据量累计40万公里,初步获得了大量数据。下半年项目组将针对油耗限制方面开展工况和油耗关系的研究,为国家有关标准和制订行业服务提供支持,预计明年下半年结题。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李孟良
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项目数据采集将不少于四十个城市,每个城市一百台车,总共不少于四千台车的有序推进,为深入了解工况的排放和实际的油耗的影响,项目组需要研究更多的车辆动力特性,已确定了五大类22个主要的参数,其中包括车辆的运动特征,区域特征,动力总成、新能源电池电机总成,环境信息等核心参数。
PHEV-TEST年内推出 EV-Test采取第三方独立运作
面对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汽车测评体系的建立与测试成为了当务之急,据悉,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将于年内对外推出PHEV-TEST(插电式混合动力测评体系),而EV-Test(纯电动测评体系)将于今年下半年展开摸底实验,明年年初推出。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张妍懿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张妍懿透露,PHEV-TEST的体系包括续航电耗、油耗、排放噪声、电磁辐射、充电性能、动力性能等六大方面。而EV-Test体系内包括主观测试和客观测试,客观测试包括续航、能耗、充电、安全、动力,相对于PHEV-TEST的资源性认证,EV-Test将采取第三方独立运作,中汽中心自己买车自己测试,因此项目会更加丰富。
业界合力统一轻量化评价和测试标准
未来汽车产业中节能减排将是主旋律,而轻量化则是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数据显示车身重量减少10%,传统燃油汽车的排放能耗将减少5%-8%,电动汽车电量将节省4%-5%。伴随多年的发展,轻量化技术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替代,轻量化已经向整车及全系统集成的综合性方向发展,由于轻量化对车辆各项性能的影响不尽相同,因此统一的轻量化评价和测试标准变得尤为重要。
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新技术部副部长杨宇威
但是目前国内汽车业缺乏对轻量化水平评价的完整系统,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新技术部副部长杨宇威表示,轻量化的评价包含两大方面,水平评价和效果评价。水平评价的指标林林总总,到底是以轻量化系数为基准,还是以整车密度为基准对业内同仁造成了很多困扰,2014年中国汽车学会轻量化联盟曾制订了一个规范,但也仅是针对承载式车身,非承载式车身计算起来依旧就是不一样的。因此他呼吁业内应合力制定统一的轻量化评价和测试标准。
2020年示范运行1000辆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一直是我国电动汽车的三大支柱之一,只是技术成熟度和基础建设的不同阶段,目前的重点是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但燃料电池一直处于研发和示范的阶段。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同济大学教授章桐表示,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已基本掌握了整车动力系统和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但仍面临技术挑战。《中国制造2025》已提出,到2020年要生产一千辆左右的燃料电池汽车,并进行示范运行,到2025年,制氢、加氢等配套要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可实现区域的小规模运行。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同济大学教授 章桐
智能汽车时代产学研需协同发展
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百年来的巨变,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已经成为趋势,未来我们会看到车联网、传感器、自动驾驶等技术在汽车产品上进一步普及,这些新技术无疑都是为了实现更轻松、更安全的驾驶体验。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张希教授认为,电动汽车是智能化的最佳平台,中国新能源产业需要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理念,打破行业壁垒,推动传统车企、IT企业及交通产业的融合。利用IT企业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创新思维,结合传统汽车产业的完整技术体系,共同推动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是目前最合理的技术路线。
(责任编辑:刘国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