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新能源车生产资质门槛极高 奇瑞未拿到

来源:汽车维基   作者:综合报道   2016/7/19   浏览8916次   

[摘要]  停牌两个月,收购无疾而终。海螺型材7月12日宣布放弃收购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新能源”),在新能源车概念大热的市场背景下,令不少心怀期待的投资者扼腕。海螺型材表示这次放弃收购的原因是,奇瑞新能源未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2016年6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4.58%,其中新能源汽车6月销售4.4万辆,同比增长107.3%。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高速增长导致社会投资意愿强烈。据悉,已有数十家汽车正在申请新能源生产资质。今年4月格力也表示要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就在最近的7月13日,亿利达发布公告,称将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收购杭州铁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铁城信息主要从事高频开关电源及相关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叉车、高尔夫球车等)全体股东所持有的100%的股权。消息一出截止今天收盘,股价报收于18.02元/股,涨停10.01%。新能源汽车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火爆,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发改委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低,产品质量和性能不稳定,产业散乱问题突出,投资者还应谨慎进入,防范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的现象。而这次的事件正好暴露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个巨大漏洞,即部分大型车企将自己的生产资质挂牌给旗下的新能源子公司,来生产新能源汽车。这样做不仅会导致行业监管困难重重,而且由于新能源子公司无法保证其资产和业务的独立性,在面临并购重组时也会遇到不少阻碍。


这不海螺型材的这次收购就遇到了这个问题!既然如此,奇瑞新能源为什么不自己申请生产资质呢?


据了解,奇瑞新能源之所以没有取得生产资质主要是因为2015年7月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该规定对申报企业的技术条件、资金规模、融资能力、研发实力等方面都有硬性要求。准入机制的高门槛导致获得生产资质的厂家寥寥无几,目前只有北汽集团旗下的北京新能源和五龙电动车旗下的长江EV这两家拥有生产资质。


奇瑞新能源的确是没有资质的!说到这里小主还有一个疑问,奇瑞新能源没有生产资质这是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难道海螺型材收购之前不知道吗?以生产资质为借口停止收购,未免有点牵强。这里面是否还隐藏着其他方面的原因?经过小主的一番调查发现,奇瑞新能源与海螺型材两家公司看似并无交集,其实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他们同为安徽的企业;其次海螺型材由安徽省投资集团控股51%。而奇瑞汽车于1997年由5家安徽地方国有投资公司投资17.52亿元注册成立,是安徽省投资集团参股企业。有老东家牵绳搭线,再加上海螺型材近年来股市疲软,通过收购一事来达到刺激股价上涨、扩展经营范围的目的,对海螺型材来说未尝不是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那么两家企业“联姻”便自然而然。


不过安徽省投资集团这次可能“乱点鸳鸯谱”了,海螺型材作为型材界的大佬与新能源汽车实在是八竿子打不着,资本方面,由于建材市场不景气,海螺型材的日子也不好过,2015年,海螺型材总资产为39亿元,营业收入39.3亿元,净利润9455万元,同比均下跌了12%,强行吞下奇瑞新能源势必会导致消化不良,这才在收购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以资质为由停止对奇瑞新能源进行收购。


小主认为这次收购的不成功主要还是因为两家公司的“八字不合”,经营的业务相差甚远。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火爆,投资者进行投资时还需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跟风!





(责任编辑:陈jing)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