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1月份销量暴跌6成 新能源车野蛮增长告一段落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综合报道   2017/2/14   浏览6446次   

起步不算早的中国在短短8年时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现在,这个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到了从规模化转变为规范化、政策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的时间节点。



1月份的销量数据显示,与去年12月份超4万辆的夸张数据相比,今年新能源车市场开年遇冷。今年1月,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5423辆,同比下跌61%,环比下跌87%。其中纯电动车3463辆,插混车销量1960辆。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这是新能源车的年初补贴退坡与公告重审过程中的暂时现象,随着第一批新能源推广目录的发布,2月新能源车销量将步入正轨。


事实上,若不是新能源车补贴退坡与公告重审的这段真空期,市场对于普混车的需求或许还将被继续压抑下去。与新能源车低迷销量作为对比,普混车(普通混动车,既油电混合动力车)1月份销量达到9789辆,几乎是新能源车销量的两倍。不过作为主要依靠内燃机驱动的车型,普混车只能算作节能车,而不能作为新能源车。


根据网上调查显示,有65%的消费者表示“若补贴取消则不会买纯电动车”,仅16%的消费者“觉悟较高”表示会继续购买,剩余的则持观望态度。


普混车实际上早就有崛起的趋势。早在2016年10月,普混车型的销量便达到7065辆,大幅超过插混的4178辆,这也是普混车型销量首次超过插混车。目前市场上凯美瑞、雅阁、君越、索纳塔、K5等普混车型越来越多,中高级车混动化趋势日益明显,紧凑级车也有卡罗拉/雷凌双擎,自主品牌的的混动化趋势也逐步体现,长安和吉利的混动车型也在探索中。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界面记者,普混车虽然不属于新能源车,但技术复杂程度远高于纯电动,成本优势也明显。考虑到美国的普混市场远大于插混市场,中国的市场未来变化也值得观察。此外崔东树还透露,政府未来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将会考虑给予节能车更大的支持。考虑到普混市场被日系垄断的情况过于明显,因此这其中没有明说是“普混车”,但“节能车”所指对象已经很明显。另一方面,去年10月份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车发展技术线路图》中也强化了普混车的发展思路,其中提到普混车的销量要超越传统新能源车。


此外,界面记者了解到,1月份不仅新能源车与普混车的销量对比明显,就新能源车市场内部同样呈现两极分化。随着新能源车补贴退坡,部分厂家为了维持旗下新能源车价格而选择了自掏腰包补差价,例如北汽新能源。这与厂家针对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半政策退坡的做法如出一辙。然而,北汽新能源背靠北汽集团,“补得起”这个差价,但未必所有的新能源车厂商都有实力自补差价。这导致1月份各车企新能源车销量表现分化严重。


乘联会数据显示,1月份北汽EU系列卖出812辆,环比增长163%;北汽EX系列环比增长4%;上汽荣威550插混车环比增长54%。而众泰E200、eQ电动车、比亚迪e6、海马3等纯电动车以及比亚迪唐、秦等插混车环比跌幅均在70%以上。


今年1月23日,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7年第1批)。至此,2016年发布的总共5批“车型目录”全部失效,均以2017年重新审核后为准。这令部分企业能够有的放矢,也令有购买相关品牌车意向的消费者吃了定心丸。


另一方面,自去年12月底国家层面的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发布以来,北京市作为首都已经率先开始制定相应的地方细则。据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景光透露:“目前就备案细则的修订已经召开两轮权威专家讨论会,时间紧任务重,但一定会尽快出台,不能因地方政策原因,耽误企业销售、消费者购买。”崔东树告诉记者:“诸如上海、广州等城市也应该已经在制定地方细则。但客观来说,即便尚未制定,对一些(财大气粗且早有准备的)企业来说也没事。”


但对另一些相关企业来说,2017年以及今后的日子将越发难熬。从1月3日四部委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到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重审2016推荐目录1-5批、再到工信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7第1批。这意味着一些企业在2016年使尽力气挤上了政策红利的班车后,2017年仍有被挤下去的可能。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等规定对企业生产资质、技术标准的门槛再度提高后,想靠“浑水摸鱼”进入到新能源车行业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


眼下可喜的是,新能源车行业也从野蛮增长逐渐进入到有序增长的阶段。长期以来不被待见但节能效果却十分显著的普混车型也即将迎来翻身之日。



(责任编辑:SIA)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