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观点评论

两会8次提到清洁能源 商用车多少商机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网   作者:综合报道   2017/3/10   浏览7456次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今年的《政府中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8次提到了“清洁能源汽车”,这将给众多车企带来多少新商机呢?


新能源汽车与清洁能源汽车,两个概念是不尽相同的。新能源汽车通常指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相比之下,清洁能源汽车的范畴要广得多。它是以清洁燃料取代传统汽油的环保型汽车的统称。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外,天然气汽车、甲醇汽车等多种带有“环保特质”的汽车,理应都属于清洁能源汽车。


“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淘汰黄标车,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对高排放的机动车、柴油动力车进行专项整治,出台政策鼓励研发、生产和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在重点区域加快推广使用国六标准燃油。”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代表着中国政府对未来汽车行业的导向。


随着国家政策调整更趋合理,一些大型车企将被再次激活,其中“陕汽重卡”就是其中的先锋。陕汽重卡作为市场、技术及布局的佼佼者,在一定程度上,陕汽的天然气清洁能源发展史代表着国内重卡天然气技术升级史。


“不吹牛” 陕汽天然气卡车始终领跑行业


天然气重卡的历史要从1999年说起,当时国家科技部牵头成立了全国清洁汽车协调领导小组,同年陕汽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大型公交车用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单一燃料CNG公交车示范工程》,并研制出了首个示范运营车辆,为后期天然气重卡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2005年,陕汽开发出中国第一辆CNG(压缩天然气)重卡——奥龙 6x4 CNG牵引车,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且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同时,陕汽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单一燃料CNG汽车城市间运行考核》通过了国家科技部专家组的验收,奠定了陕汽在CNG节能重卡领先技术。陕汽CNG重卡开始在山西、陕西、内蒙、新疆等地遍地开花,CNG重卡市场开始得到逐步发展。2008年陕汽CNG 重卡年销量首次突破1000辆大关,其他重卡企业看到市场前景大好后,也开始陆续跟进。


陕汽在CNG重卡市场大获成功后,开始将目光锁定在LNG重卡,但LNG的温度达到-162摄氏度以下,对气体的储存、运输、燃烧等有着很高的要求,LNG在重卡车辆上的应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006年陕汽开始承担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重型LNG商用车产品开发》,并在2008年开发了自增压技术,并研制出世界首创、中国首辆“自增压LNG重卡”,解决了LNG饱和压力供气引起的压力低、气站排空浪费大等技术难题,突破技术和成本瓶颈,成为中国重卡行业LNG重卡唯一实现商业化运营企业,掀开了国内LNG重卡的全新时代!


从第一台天然气示范运营车辆到第一台CNG重卡再到第一台“自增压LNG重卡”,陕汽在天然气清洁能源技术的探索始终走在行业最前端,斩获的技术有效推动国内重卡清洁能源升级发展。


“擦亮眼”适应市场 陕汽看好清洁能源


在雄厚技术支撑下,2009年-2012年,陕汽推出了双气瓶、三气瓶、四气瓶的LNG重卡,续驶里程达到了1800km以上;产品种类从单一的牵引车扩展至自卸车、载货车、专用车、特种车等全方位系列产品;产品动力从280马力到300、330、350、380,逐步发展到420马力;陕汽天然气重卡屡屡刷新了行业的纪录,成为行业卓越的领导者! 2014年陕汽天然气重卡销量更是突破1.5万辆大关,继续蝉联行业天然气重卡销量桂冠!


2015年前后,由于柴油天然气价格倒挂导致天然气重卡经济性下降,对行业发展构成了较大影响,但陕汽2015年天然气重卡销售仍突破了4000辆,继续领跑行业第一。


2016年,陕汽再次推出多款天然气重卡新品,其中X3000系列天然气牵引车,作为国内天然气重卡高端典范,产品一上市就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响应,陕汽天然气产品以领导者的姿态再次引领了天然气重卡市场的发展前进!


进入2017年,已经在天然气卡车领域坚持发展18年陕汽,早已不是一家单一的天然气重卡生产企业,陕汽天然气产业已涵盖整车、核心零部件、加气站、在用车改造等全产业链,能够与众多实力企业合作,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最完善的天然气产品解决方案!而随着国五标准在各地陆续实施,“天生”国五的天然气重卡将迎来更大的市场机遇,陕汽重卡自然是首要受益者。



(责任编辑:SIA)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