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哈飞汽车是东安动力控股股东——中国长安的全资子公司哈尔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主要向东安动力采购汽车发动机。
在进军汽车行业35年后,哈飞汽车最终还是倒在了转型的半路上。作为曾经风靡一时的汽车品牌,“哈飞”的年销量有过12万辆的辉煌历史,这个数据在17年前还是可圈可点的。在此之后的几年,哈飞发展急转直下,到2008年负债累计达近10亿元。2009年,哈飞汽车被并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进行重组,随后成为其下品牌的代工厂。
然而“哈飞”的衰落也使得国内知名发动机公司——东安动力业绩不佳,甚至一度由于欠款问题还闹上了法庭。8月6日晚间,东安动力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与哈飞汽车签署《抵债协议书》,哈飞汽车将以零部件及动能业务相关资产抵偿对东安动力所欠部分货款,资产价格经双方协商确定为7113.31万元。由于东安动力此前已将哈飞汽车欠款金额全额计提减值准备,本次抵债将增加公司2018年盈利7113.31万元。
哈飞业绩不佳 东安动力受累上庭要说法
哈飞汽车是东安动力控股股东——中国长安的全资子公司哈尔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主要向东安动力采购汽车发动机。多年来,哈飞汽车一直是东安动力的第一大客户,2011年东安动力对哈飞汽车的销售额高达6.67亿元,占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额近一半。
实际上除合作关系外,哈飞汽车的欠款问题也由来已久。2007年,东安动力的应收账款从2005年、2006年的5个多亿猛增至超过14亿元,其中哈飞汽车的应收货款就超过了13亿元(其中包括应收账款12亿元,剩余为应收银行承兑汇票和应收商业承兑汇票)。对此,东安动力于2007年底与哈飞汽车制定了还款计划,后者承诺将于2010年8月将所欠款项偿还完毕。
长安集团曾试图通过资金输血,让哈飞作为长安汽车代工来拯救哈飞。不过,由于2012年哈飞汽车销量严重下滑、经营困难、资金紧张,尽管其大股东中国长安一方面要求哈飞汽车严格按照还款协议执行,另一方面给予哈飞汽车相应的资金支持,但截至2012年末,哈飞汽车仍欠东安动力货款4.43亿元,未完全履行还款协议。此外长安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长安汽车2012年的年报也显示,哈飞汽车2012年亏损7.6亿元。
在翻看东安动力年报后发现,2015年,哈飞汽车以土地、房屋等资产清偿债务,共偿还1.2亿元,仍低于此前承诺的金额。据东安动力2016年11月23日公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哈飞汽车欠东安动力货款约2.63亿元。东安动力多次催告仍未偿还,遂提起民事诉讼,由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受理,同年7月13日一审开庭。随后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哈飞汽车败诉,要求判决生效后10日内偿还,并负担135.5万元的诉讼费用。不过由于判决尚未生效,并且哈飞汽车已资不抵债,判决执行与否仍具有不确定性。
哈飞易主 沦为长安福特代工厂
根据2015年6月工信部网站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274批),在拟发布的新增车辆生产企业名单中,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赫然在列。公告中,“黑龙江省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哈平路集中区征仪南路1号”这个原哈尔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厂址也正式易主,成为长安福特哈尔滨分公司生产地址。
时任长安集团总裁的张宝林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长安福特哈尔滨新厂前期将延续哈飞汽车之前的工作,继续代工长安悦翔V3,年产能为8万辆,之后将开始生产长安福特代号为C346和I06的两款新产品,计划实现12万辆的年产能。有业内评论认为,哈飞被长安汽车收购后最终也没能逃脱被利用后遭抛弃的命运。虽然长安汽车方面曾多次表示,不会放弃哈飞品牌,但实际上留给哈飞汽车的是成为零部件制造商。这家拥有35年造车经验的自主品牌,改革的结果就是成为历史。
然而“嫁给”长安两个月之后,哈飞便爆发了大规模的员工维权事件。身处快速扩张期的长安并没有把许诺的资源给到哈飞,长安对哈飞采取的主要动作便是裁员、停止新车研发、降低成本。在这样的思路之下哈飞汽车产量从2009年的22.5万辆下跌到2014年销量仅有1971辆,此时的哈飞已经完全沦为“代工厂”。
表面看来,投身长安福特的哈飞有了一丝的好转,但长期以来的亏损状态让哈飞背上了大量的债务,仅靠代工寄人篱下的哈飞获得的利润有限。此时的哈飞已经与离开长安转投北汽怀抱的昌河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北汽集团的支持下,昌河汽车已经逐步重新回到了业界的视线里。对于未来,仍处在亏损下的哈飞还看不出一丝希望。
(责任编辑: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