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大胆:10亿资金 上汽通用融资租赁迎战互联网公司

来源:第一财经网   作者:综合报道   2018/12/7   浏览9106次   

[摘要]所谓汽车融资租赁,是一种新的分期购车方式,通俗地讲可以叫“以租代购”。

车市下行,车企开始挖掘各种方式以拉动销量。


日前,上汽通用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开业运营。该公司由上海汽车集团金控管理有限公司、通用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和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亿元。



所谓汽车融资租赁,是一种新的分期购车方式,通俗地讲可以叫“以租代购”。相较于传统汽车厂商或者银行提供给消费者的“分期购车”等金融手段,汽车融资租赁更加灵活,消费者支付首付,与提供融资租赁业务的经销商或融资租赁公司签订合约,按月支付租金。合约期满后,可以选择全款、贷款购车,也可以选择将车退还给出租人。


在美国这样相对成熟的汽车市场,汽车金融的渗透率达到80%左右,而融资租赁的渗透率大概在25%~35%;而在中国,虽然汽车市场已经是位列全球第一,但汽车金融和融资租赁业务的渗透率都相对较低,仅有25%和2.5%左右。


参照国外成熟市场,汽车金融包括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在中国市场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实国内的主流汽车企业,比如奔驰、大众以及宝马等,在几年前都组建了自己的融资租赁公司。”上汽通用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群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但是从整体上看,前几年国内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发展得并不快。”一位汽车融资租赁领域的从业人员小白(化名)告诉记者。据其分析,一方面,对于绝大部分整车厂来说,融资租赁的主要作用是拉动销量,但事实上,要做融资租赁业务,需要十分精细化的运作和较高的投入,前些年汽车整体市场一路高歌,主机厂都并没有在这一领域花大力气。另一方面,可以看到近几年有很多的互联网公司或者二手车平台开始做融资租赁业务。比如大搜车推出的“弹个车”,以及易鑫金融之前推出的“开走吧”等。在小白看来,这些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可能在于有资金、有流量,但是短板在于在产业链上没有现成的闭环。比如在上游车源方面,它们能拿到的车,肯定不会是最畅销的车型,即便能拿到畅销的车型,但成本可能相对较高;同时,融资租赁在合约期满之后消费者可能会退换车,也就会涉及到二手车的残值认定以及流转。她告诉记者,事实上绝大部分的融资租赁平台是不具备快速流转的渠道的,所以绝大部分平台对于“退车”都有严格的限定。


此前,国内的汽车融资租赁一直处于“探路”的阶段。但突如其来的市场寒冬,在一定程度上将推动其加速发展。


李群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成立上汽通用融资租赁公司,在短期内的一个重要业务是推动上汽通用在新能源以及传统燃油车方面提升销量。根据其内部规划,明年上汽通用融资租赁公司的目标销量是1.1万辆。


上汽通用融资租赁未来将以个人直租和回租、公司和政府租赁,以及支持共享汽车、新能源汽车推广等为主要业务模式。李群说,上汽通用融资租赁公司2019年计划在全国开30家分公司,这些公司的设置将优先考虑限牌城市,并在这些城市开展“直租”业务,而回租业务会跟上汽通用旗下1700家4S店合作,在各个城市快速落地。


“整车厂做融资租赁有一定的优势。”小白认为。一方面,整车厂在车源上不受限制,采购价格也有优势;同时,整车厂一直希望能做置换业务,挖掘二手车市场这块儿蛋糕,打通闭环。但在此之前,主机厂的二手车业务难度很大,很关键的原因在于没有车源,通过融资租赁,解决了二手车源的问题,就能够在上面嫁接更多的服务。


李群透露,眼下,上汽正积极挖掘整个产业链的蛋糕,上个月,旗下网约车服务也正式推出,而在汽车售后维修等领域,也早有布局。“产融结合,是融资租赁公司在产业链里面要起到的作用。”李群说。


虽然有整车厂背景,但要“搅动”市场,也并不那么容易。李群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国内大大小小的汽车融资租赁公司有上万家,但主流的融资租赁平台其实都是在做“回租”业务,而且是做“零残值”的回租。这种业务模式和分期贷款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更多是为了逃避监管。因此,在后期也并不太会涉及残值管理这一融资租赁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李群说更希望能够推广“真的”租赁,即直租业务。这一业务的“核心能力不是贷款,而是说对于资产本身的管理”。所谓的资产管理,事实上就是“残值管理”,消费者的租约为一年或两三年不等,而在拟定合约时,需要先估计合约期满后这辆车的“残值”,给出具体的方案。残值设定不仅决定着用户的月供金额,更涉及未来车辆在二手车市场上的处理,残值设定过高,后期风险越大,而残值设定过低,则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其次是新能源车的残值可预测性不是很强,市场上面现在还没有太成熟的预测体系”,李群说,这些都是新公司需要去探索的。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交流行业信息与研究经验,不作商业用途。在任何情况下,本文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跟我们联系!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或和支持其观点。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所有解释权。



(责任编辑:左佳)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