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活动专题

2015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领袖峰会在京召开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网      2015/12/14   浏览9626次   

[摘要]12月5日,2015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领袖峰会在京召开,会上行业专家、企业领导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12月5日,2015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领袖峰会在京召开,会上行业专家、企业领导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在多位专家看来,尽管充电设备市场前景广阔,但电池隐患和巨额补贴能否持续,或将掣肘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今年销量有望达到22万~25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表示,美国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仅为18万辆左右。按销量计算,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已成定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迅速成长,产业链相关行业也随之迅速崛起。

 

充电设备市场达千亿元

 

按照《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的规划,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 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总监吴辉在发布《2015~2016新能源汽车白皮书》中,对市场规模做了一个简单的计算:一座充换电站设备成本大约在400万元,即1.2万座集中式充换电站成本大约为480亿元;分散式充电桩、慢充设备成本以2万元计算,即480万个充电桩成本大约为960亿元。由此可以推算出,国内充电设备市场总规模约为1440亿元,市场规模十分可观。

 

吴辉对明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做了预测,他认为,明年国内市场销量将达到56万辆,其中乘用车市场达40万辆。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微型化、智能化和轻量化。因此,他预测,明年新能源乘用车中将有40%左右的微型车。

 

从吴辉列举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发展的乐观趋势,但伴随市场规模的不断增长,发展中的问题和隐患也将会逐渐浮出水面。

 

车辆存在安全隐患

 

市场上在用车辆中相当一部分为初期产品,相关技术尚不成熟,或存在安全隐患。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指出,国内早期产品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免会有考虑不完善的地方,加之近期电池短缺问题较为严重,低质产品流入,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今年8~9月份,国内排名靠前的动力电池企业产品合格率在80%左右,但不合格的20%也最终流入市场了。”许艳华不无担忧地说。

 

对上述安全隐患,许艳华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企业要自查。企业要对所生产的所有车辆进行安全排查,包括已销售的车辆。政府要组织抽查,一旦抽查不合格,就要实施召回。

 

第二,对新能源汽车实行上线检验。现在私家车已经实行了6年内免检,国内第一批新能源汽车到现在已经有6年了,应该到车管所进行年检了。“新能源汽车不同于普通燃油车,刚刚发展起来,应该在近期采取年检制度。”许艳华表示。

 

许艳华说,目前车管所缺少相关检测标准和设备,国家也应尽快制定相关规范。“所有的城市必须至少要保证有一条检车线能够检测新能源汽车。”

 

事实上,业内专家担忧的不仅是车辆安全,还对新能源汽车政策补贴的可持续性存在疑虑。

 

 

巨额政府补贴不可持续

 

会上的专家或许对今年新能源汽车最终销量观点并不一致,对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有些差异,但有一个观点出奇的一致,那就是新能源汽车若仅依靠补贴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巨额的政府补贴也不可能持续。

 

许艳华在会上指出,仅靠政府补贴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不能持续发展的。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要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使电动汽车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也可持续发展。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补贴的不可持续进行了解释。他认为,目前对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有些超强,国内经济面临系统性压力,在压力之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很难长期支撑新能源汽车的巨额补贴,未来几年补贴政策或面临巨大调整。崔东树表示,乘用车企业发展有市场需求、政策倒逼的动力,因此产业会不断优化发展;但商用车企业目前仍以获取补贴为发展动力,产业若继续如此发展则非常危险。

 

吴辉对上述观点表示认同。吴辉认为,美国虽然很支持电动汽车的研发,但补贴力度远低于我国。国内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国内电动车企业最好能抓住“十三五”的发展机遇,“如果这段时间还没有把电动汽车发展起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就会出现问题。”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责任编辑:许江琴)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