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建设的滞后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产业整体发展的重大阻碍。目前,国家政策倾斜,各类玩家争先涌入,行业发展呈现如火如荼之势,只是谁能笑到最后?答案仍是未知。
充电设施成新能源汽车软肋政策倾斜或开辟风口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但很多国人却“不买账”。一个重要原因是,充电设施配套不完善,新能源汽车跑不远。因此,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充电设施建设必须加速先行。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短期看是带动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发展,其实质还是为推广新能源汽车服务,其中蕴含的商机不容错过。
充电桩设备建设不完备,不仅让很多消费者对其望而兴叹,它也早已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中最令人“头痛”的问题。虽然2015年底前,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五部委发布了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等5项国家标准。但是不合国标的旧充电桩又该如何处理,这也是遗留的安全隐患。
充电桩建设滞后原因分析
充电桩建设滞后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投资者数量较少。以国家电网、中国石化、北汽集团、中国普天等大型央企或国企,以及特锐德、比亚迪等非公有制企业先后参与充电桩和充电基础设施投资,有关媒体估计目前约有300家。但是与的巨大市场潜力和空间相比,充电桩等设施领域的投资主体数量显然过少,这已经成为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建设协调难度大。在私人领域,居民小区建设充电桩遇到了很多困难,主要有小区物业难协调、充电车位管理难协调等问题。在公共领域,充电桩及设施建设遇到设计、施工资质和征地、安全评价等系列难题,完善公共充电设施收费政策,更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
建设管理技术难题多。前期,快速充电、换电和常规充电都面临系列技术难题,充电网络互联互通存在重要障碍,相关标准、规范和设计尚未出台。不同投资主体建设的充电桩、采用的充电控制系统不同,窄轨铁路现象既限制了新能源汽车,又束缚了充电桩自身。新国标通过后相应问题会得到缓解。
商业模式不确定性大。虽有跨界、互联网众筹等模式初显活力,但从总体上看,投资充电桩的企业尚处探索中,商业模式单一,服务内容单一,严重限制了充电设施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充电设施、充电网络面临着商业模式创新的严峻挑战。
国家政策加码充电桩建设
2月24日,国务院李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发布五项重要措施力挺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但重点关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督促完善了相关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启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麒表示,希望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在规划政策、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市场环境、标准体系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组织城建、供电、交管等部门开展纯电动汽车配套规划设计,加大对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对社会投资的充电设施提供财政补贴,探索充电设施投资运营新机制,迅速完成在大型停车场、商住小区等地方的快速充电桩和慢速充电桩布局,保障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便利性。
充电桩市场谁能笑到最后?
面对巨大的市场前景,各类玩家争先涌入,有从传统的电力设备企业转型而来的,有从互联网端介入的,也有一部分并不具备相关行业经验的企业,参差不齐。行业发展呈现如火如荼之势,但是其背后仍存在隐忧。大部分充电桩的运营商并未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并且由于行业的发展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许多企业仍在烧钱运营,重视规模扩张,以求抢占市场先机。
在国家政策持续鼓励、新国标出台等各种因素下,充电桩市场在不断发展壮大又渐渐规范,且盈利模式已逐渐勾勒,谁能笑到最后?从风险水平看,运营商>设备商>解决方案提供商。从未来的成长空间看,也是运营商>设备商>解决方案提供商。运营商目前都还没有找到成熟的盈利模式,在这轮看似是比快比钱比资源的竞赛中,真正比的是三点:第一是掌舵者对行业的认知水平(比战略),第二是公司的资源整合能力(比钱比资源),第三要看团队的执行能力(比快)。
目前有的公司(如电桩)在资本市场上受追捧,资金上有优势;有的公司(如中国普天)在政府资源上有优势,可以快速摊大规模,有的公司(如充电网)和汽车企业深度粘连,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有的公司(如e充网)背靠大型央企,方便走在前台高举高打,称得上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终的胜者属于有战略、有野心且有毅力的公司。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责任编辑:许江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