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无线充电大规模商用前景几何?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网   作者:综合报道   2016/4/6   浏览8905次   

[摘要]在科幻电影中,时常能看到有交通工具通过无线充电技术来补充能量,经过短暂的停驶过后再次上路。而在现实世界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与研究机构正在努力将理想变为现实。

在科幻电影中,时常能看到有交通工具通过无线充电技术来补充能量,经过短暂的停驶过后再次上路。而在现实世界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与研究机构正在努力将理想变为现实。比如,高通公司正在研发一种“动态无线充电”的技术,用电动汽车能够边走边充电。特斯拉宣布将于今年4月发布无线充电装置,减少用户对于充电桩的依赖。


在国内,也有不少企业在进行无线充电技术与产品的研发。本报记者获悉,中兴通讯公司正在北京亦庄开发区筹建无线充电公交线路,目前已经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行了行驶测试。无线充电的公交车站究竟长什么样子?这项技术安全吗?采用无线充电技术的公交车与一般的新能源公交车有什么不同?带着疑惑与好奇,记者前往北京亦庄荣昌东街附近的公交场站一探究竟。



测试完毕被暂时搁置


到达无线充电公交场站,中兴通讯华北区无线充电总监宫子胜为记者介绍了无线充电公交线路目前的情况。该公交场站内共有可以无线充电的中型公交车15辆,配有4个无线充电车位。4个车位下方埋有无线充电设备,设定电压超过400V,充电功率达30kW,传送距离在25cm以内。在设备上方,施工方采用了绝缘防水的玻璃钢材料进行覆盖,与地面高度持平。整套设备可以以“充电一分钟,行驶一公里”的速度为中巴车进行无线充电,从0%~100%的充电时间约为两个小时。


在充电流程上,需要驾驶员先将中巴车倒车驶入装有无线充电设备的车位。车上的电能接收装置要与车位埋住的线圈位置对齐。施工方为充电车位左右两侧刷了两条白线作为车轮的对齐线,并设置了轮挡,以辅助驾驶员操控汽车进行精准定位。当车辆停稳后,驾驶员通过中控台右手边的一个触摸屏遥控车位开始对车辆进行充电。当充电完成后,驾驶员遥控停止充电,然后直接开走汽车。整个充电操作只需驾驶员一人便可完成。


对于安全问题,宫子胜表示,主要是要防止漏电和电磁辐射。设备在做绝缘防水处理后,下雨天有积水也不会漏电。对于电磁辐射问题,中兴通讯邀请第三方机构对充电过程中车上以及车周围各部分的电磁辐射强度进行了现场检测。结果显示,辐射最大的位置在乘客上下车门往外一米的位置,辐射强度为19.23μT,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IRP)所界定的安全最高限值27μT。从测试结果来看,目前无线充电技术的电磁辐射强度在安全范围。


据了解,这15辆中巴车将会采用“微循环”的运行线路,每一趟的行驶里程在10公里以内,覆盖周边5公里人员前往地铁站与交通枢纽的出行需求。每班公交车到站后,可以利用等客、驾驶员休息、换班的时间进行大约10分钟的无线充电,电量可以满足公交车的下一班行驶。


不过,虽然15辆中巴车已经完成了路测,但并没有开始运行,被搁置在公交场站。对此,宫子胜给出的解释是,正式运行还需等待北京市交通委对线路的最终确定。


比有线充电有些优势


虽然试点项目暂时被搁置,但据中兴新能源公司副总裁田锋介绍,中兴通讯选择将无线充电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一块重要业务领域。


田锋认为,就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形势来看,充电问题依旧是摆在新能源车车主面前的一道难题。尽管有线充电桩尚未普及,但是其相对于无线充电技术来说,已经有了一系列先天性不足,可能只是充电技术发展过程中的过渡阶段。无线充电拥有便捷性、安全性与可靠性等优势,将是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未来的方向之一。目前,在国内外有多家企业与研究机构正在就无线充电技术展开测试与验证,这正说明各方都认识到了无线充电技术的价值。


首先,无线充电非常便捷高效。与有线充电需要准备充电线与充电枪不同,无线充电只需要车主将车停在无线充电点即可,非常方便。对公交车等商用车来说,无线充电不需要像充换电设施那样占用大量土地面积,只需对现有停车位进行改造即可。虽然在充电效率上,无线充电较有线充电还有一定差距,但差距也在不断缩小。田锋表示,目前无线充电的传输效率可以控制在86%~91%之间,距有线充电93%的效率已十分接近。


其次,无线充电相对有线充电来说更加安全可靠。目前有线充电这种将一个高电压的充电桩摆放在室外并不安全,容易遭受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侵蚀与破坏,增加充电桩运营方的维护成本。无线充电设备虽然前期投入成本是现有充电桩建设成本的4~5倍,但主要充电设施埋在地下,可以很好地适应恶劣天气以及避免恶意破坏,因而使用寿命更长,维护成本更低。据田锋介绍,目前北京亦庄这一批无线充电设施的设计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


“只有更多的资本和企业参与到这个细分领域中来,蛋糕才能越做越大。”田锋说,“中兴正在筹备建立中国充电发展产业联盟,未来将会把无线充电技术和标准向联盟内的企业公开。”


成本和轻量化是瓶颈


对于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前景,企业都比较看好,记者在亦庄无线充电公交场站也没有发现试点存在什么明显的技术问题。但记者在采访有关公司负责人时了解到,想要实现无线充电技术的大规模商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特锐德公司技术总监周强告诉记者,虽然特锐德公司也正在对无线充电技术进行方案设计、调研、路线筛选等诸多工作,但是在该领域投入的资源并不多,尚处于前期研究阶段,更多是在做一些技术储备工作。在他看来,无线充电技术虽然拥有诸多好处,也代表了未来汽车充电技术的发展方向,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存在很突出的问题,难以实现大规模商用。


“最重要的一点是成本问题。”周强说,“无线充电设施的前期投入成本是有线充电桩的数倍,对于很多公司而言是一笔并不轻松的成本支出。而后期维护成本是否比有线充电桩低,目前也只是理论推测。”


在车辆这一端,同样也面临着成本挑战。田锋告诉记者,现有新能源乘用车加装无线充电模块的费用在1.5万元以上,而商用车的费用更是高达10万元。无论对个人车主还是客运企业而言,都是很大一笔成本支出。


问题不光存在于成本方面,加装无线充电模块不符合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周强向记者介绍,车辆若要实现大功率的无线充电,就需要安装与之相匹配的整流器,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满足15kW充电功率的整流器重量就高达几十公斤。若要满足商用车30kW乃至40kW的充电功率,整流器的重量就会高达100到200公斤,这与电动汽车轻量化的设计要求相违背。在周强看来,车辆无线充电技术发展的突破口,应当首先应用在厂区和企业园区内的特种与专业车辆上。这类车辆的行驶里程较短,车位固定且充电方便,较少涉及轻量化设计的问题。


来源:中国汽车报


(责任编辑:刘国伟 )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