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由《经济观察报》主办,以“变革、创新、超越、共赢”为主题的2016第三届新能源汽车消费论坛在京举行。论坛围绕整车企业、新兴整车企业、充电桩、低速电动车、零部件企业(电机、电池)、消费信贷等几大行业进行政策解读;并通过“新能源汽车制造”、“创新销售模式”、“汽车服务的新阶梯”、“消费的新支点”等议题,深入探讨消费者心中的理想新能源车型。
现场,在以“变革·把握新能源汽车制造的脉门”为主题的分论坛上,清华大学教授陈全世,飞驰镁物创始人王强,奇点汽车联合创始人、汽车系统负责人刘海明,御捷汽车集团CEO张磊,沃特玛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钟孟光,江淮汽车集团规划部新能源规划科科长孟辉,与分论坛主持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一同,围绕质量、制造、生产,共同探讨新能源汽车制造的未来。
师建华:新能源汽车生产有什么不同,或者怎么做?我也曾经参观了一些企业,新能源汽车还是相对落后,与传统燃油车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而一些大的集团也存在新能源简单的生产方式,传统车拿过来,发动机变成电池,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与消费者期待是不一定相符的。
今天国内涌现出很多新企业,生产模式也在变化,代工也被提出来,一些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也是五花八门。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制造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我想请各位台上的嘉宾结合自己的企业,分享一下各自的看法,包括自己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上的计划、在新能源汽车制造上的一些思考。
王强:飞驰镁物是一家从事汽车智能化、出行服务解决方案的技术和服务提供商。对于新能源这一块,提供几个针对性的产品,配合主机厂整车的研发制造。第一部分是智能网联终端。第二,飞驰镁物现在是提供智能的网联终端,一方面是对国家的法规要求合规的遵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给新能源带来更多的智能化的增值服务,使的新能源汽车无论从制造还是交付给消费者以后,带来的数字化体验都起到推动作用。除此之外,飞驰镁物还提供一套完整的端到端的解决服务。
刘海明:奇点汽车有两个业务,第奇点汽车做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第二,是TLY的角色,把整套汽车智能系统的软件硬件服务,包括后面整个车辆服务,提供给第三方平台汽车,无论是新能源汽车、燃料车都可以提供。
从整个研发角度来讲,奇点汽车整个设计是智能化和互联网方面的投入。设计最重要的是安全,奇点从三个维度来考虑。第一,被动安全;第二是主动安全,包括提供给用户的服务——ADAS和无人驾驶。第三是网络安全。
从生产来说,奇点汽车有两部分,就是采用代工的方式,目前已经和某个车厂签约了,已经在进行合作。
钟孟光:刚才师老师提到新能源汽车大多数在做传统车改造,沃特玛在创新。
最明显的就是沃特玛目前从单纯生产制造电池的企业,已经在向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这个方向转变。现在自己跟整车厂合作的时候,不再卖电池,而是提供整体的动力总成的方案,包括整车的设计。
第二点,基于沃特玛电池发起的这个联盟,与两家运营平台公司做纯电动汽车的运营。生产制造也在向生产服务型的企业转变,通过自己的联盟,自己去做运营,把市场端需求、市场问题,甚至一些技术问题来反馈到母体系内,得到快速响应。
张磊:御捷汽车前期是以微型低速电动车起步,在2015年销售超过13800台,在微型低速电动车连续四年销量第一,御捷在14年下半年取得了新能源乘用车整车资质,开始向这些有目录的车型过渡。
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御捷汽车在河北和山东有三个工厂,虽然明年9月份无锡项目的投产,在明年年底御捷将具备超过50万辆的年产量。
目前的产品方向规划主要分为三个,第一步主要是以微型低速电动车和国家即将出台的低速车的标准打造的车型为主干。第二步是针对纯电动物流车作为御捷第二个发力点。第三个,同时开发了几款乘用车标准的SUV。
孟辉:跟大家分享一下新能源的一些感想。
首先,这是变革的时代,搞新能源,也是有时代赋予的使命,或者是国家政策的要求。2010年江淮第一批新能源车就推出了,马上要推出第七代车型。
现在的创新,只能说是基于传统车基础的延续性的创新,绝对不是颠覆性的创新。产品是前提条件,关键还是电池这一块,电池可能是产业化的关键,也是技术发展的关键。
对规划来讲,江淮相信汽车是产品逐步电动化的过程,也有一系列的布局。基于现状和既有资源,不仅仅是纯电动化,在插电混合、燃料电池,以及对一些自动化的技术都有预研,都有储备。
对于制造这一块,创新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是基于传统的基础上,把效率最优化,把质量控制做到最好,把一些流程上的创新,一些工程上的创新逐步的完善。
陈全世:我想关于新能源汽车制造,我主要还是从事的研发,我想讲三个问题。
第一,新能源汽车制造,要把技术研发和新材料放在第一位。
第二,电动汽车是汽车,它一定要借鉴过去汽车生产的一些技术和装备,这是必然的。
第三,要探索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代工的形式。毕竟新能源汽车制造是一种新型的工艺,包括设备的租赁等等,而代工的基础是把设计做好。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或者专业化分工的资源,要避免一些重复的投入和产能的浪费,生产方式要有新的思维去思考。
师建华:新能源汽车制造与传统汽车制造是有区别的,目前新能源汽车在制造上面临的难题及未来要改进的方面可能有很多,如何去更好的通过制造端来满足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期待?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孟辉:电动汽车现在规模不是特别大,目前来讲,江淮今年大概是一万五千多台的水平。
首先它规模不是特别大,成本还挺高,而且因为它不同于传统车电池的属性,电池的采购、库存、检验检测还有验证,比传统车的时间都要长。电动车它还是不同于传统车的一些装配,安全这块也需要专业性的人才。
就生产来说,也是在逐步的做一些信息化的工作,江淮在做一些信息化的工作。包括营销这一块,比如经销商采购,我有配置包的类型,它可以定制化的去采购一些车型,做一些信息化的工作。
张磊: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和传统汽车是不同的,在生产装配工艺有很大的区别。御捷这边前期也做了一些新材料、新工艺的准备工作,也是结合市场上成本方面的考虑,目前针对汽车工艺和设备这块,有方案。第一就是在满足定义产品的工艺水平质量的前提下,满足生产节拍;第二个是满足国家和行业的法律法规要求;第三点,尽量做到轻量化。
钟孟光: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沃特玛电池主要是三个考虑,第一,安全性是核心,沃特玛主要从体系化管理角度去做。
第二是成本的经济性。创新联盟从去年8月份开始,就在轻量化材料还有快充技术两个角度来去下功夫,尤其是包括电池箱也采用了轻量化的材料。
第三点是充电的方便性。联盟从2014年底就在推以快速电池为基础,在做主动充电技术,再加上互联网的应用,到今年初开始,做到了主动充电。
王强:从改变如何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消费端这个角度,和传统的汽车制造相比,主要是两个环节应该是着重考虑。
第就是在设计环节,对新能源汽车不是简简单单把电力系统变成新能源这么简单,你要考虑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怎样在不牺牲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驾驶乐趣的前提下,能够带来更多的新能源制造方面的提升。
第二点,整个新能源汽车它所覆盖的需求范围,也跟以前的传统汽车有很明显的区别。这应该在设计的环节去着重考虑,如何用新能源这种方式去满足新型的、不同的出行要求。
第三,现在汽车消费者群体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现在主力的消费者是90后,他们对所有消费类产品都有数字化、信息化的要求,且要远高于传统的汽车消费者。
最后,销售环节也很重要。如果要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真正的粘性,要以服务形态产生的后续产品注入到售后的环节。
这里不是单纯的从生产制造上的变革和创新,可能是端到端的,从各个领域都要做调整,做新的变化,才能适应这种新一代的消费者,包括新的消费力量。
陈全世:第一,新能源汽车是新兴的产业,不要走老路。现在的制造业应该抓两头,是研发,另外是市场。
第二,政府考核企业,千万别考虑这个企业有多大面积,这个企业投入了多少钱,建的四大工艺多么现代化,这可能不是主要的,主要是你的产品怎么样,你的产品市场表现怎么样。
希望精益化,这个提了多少年了,但是现在没有做到两头大,中间小,没有做到精益生产。尽可能提高效率,而不是铺很大的摊子,要把的产能充分利用。新能源汽车要带好头,不要新能源汽车还走传统企业的路子,这样走不出新的路子来。
师建华:生产模式的变革,兴起了一些代工、自建厂多种形式,如何与消费端结合,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孟辉:主要还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创新。江淮最近几年越来越关注对用户的研究,对用户体验的研究,加大了这方面的力度。代工也好,或者是自己生产也好,也是根据企业不同的资源还有战略来决定的。未来制造可能是相当重要的部分,互联网提高了效率,但是最终还要落实到制造上面来。
张磊:关于刚才说的代工模式,目前代工分为两类,首先第一类是传统汽车或者是有资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市场上放出产能,减少对设备的投入,节省时间。第二类是针对一些新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首先这个应该是一种代工或者是贴牌。
钟孟光:整车对“互联网+”的应用,应更多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联盟正在做的,除了充电的安全性、方便性之外,在互联网这方面也在做,主要的应用在充电这个环节,在车辆互联网应用上,也在做一些研发。
刘海明:无论代工也好还是自建也好,就是怎么把产品做好,把分工做好。未来应该会出现纯代工的企业,未来一定会出现这样的企业。
王强:关于代工还有如何能更好的满足消费端要求这一块,飞驰镁物去年和意大利的开源汽车的厂商做了合作。开源汽车把新能源汽车进行模块化的设计,模块化设计以后,可以按照用户的具体要求,包括比如座椅、内饰,各种不同的材质,量身订作,这个有点类似于互联网世界鼓吹的C2B。
对于保证安全性和制造工艺这部分,可以用代工的方式,这样可以快速的应变市场的变化,还可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特殊的个性化的要求。
第二个事情,去年中旬的时候,大众、奔驰和宝马三个巨头不约而同的提到要从传统汽车制造商转型成出行服务的提供商。这种质的转变,一方面在设计和制造这样新能源车产品的基础上,更多的还是要以用户为核心,去考虑他围绕这辆车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需要的服务是什么,这个也是非常值得大家去借鉴的。
陈全世:我最后讲一句话,新兴产业要用新的思维,新的模式,如果你赶上这个潮流,你可能就会很快的发展,如果赶不上,你可能要掉队。一定要探索新的产业,新的模式,新的服务,把汽车制造现在是第二产业,往第三产业去转移,把这个界限要模糊它,它是服务商,而不是专门的制造商。
师建华:最后我提两个问题,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中占比达到多少才能算真正的进入私人消费时代?这个时间预计什么时候要到来?
陈全世:10%就差不多了,我希望2020年能实现,但是可能要到2025年。
王强:50%,十年后。
刘海明:20%,2020年。
张磊:30%,2020年。
钟孟光:20%,2020年。
(责任编辑:陈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