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观点评论

成本涨利润减 零部件企业遭遇生死劫

来源:中国汽车报      2017/3/1   浏览8073次   

近期,记者在采访汽车零部件企业时发现,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普遍可见。这种涨价现象在轮胎、轴承、汽车电子三个细分领域尤其突出。针对这一情况,记者调查采访了十多位汽车零部件企业人士和行业专家,感受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经营成本增加,使汽车零部件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在2017年来得更快,也更猛。外部环境不景气、企业盈利更难、研发遭遇资金瓶颈、调整转型方向不清等让零部件企业陷入生存困境。存亡之际,如何杀出一条生路,走出这场“生死迷局”,成为零部件企业不得不思考的命题。



■成本普涨 涨幅难以承受


“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是导致经营成本增加的主因。”


零部件企业的这声叹息得到了数据佐证:


天然橡胶价格从2015年底的7000~8000元/吨涨到目前逼近20000元大关;国内现货基础油价格从2016年4月至12月累计上涨25%,今年第一季度基础油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约30%;部分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平均涨幅20%左右;低碳钢等金属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70%~80%;芯片等电子进口零部件价格上涨10%左右;异氰酸酯、聚醚(俗称白料、黑料)等化工原料价格已翻番……


对此,中华润滑油总经理张大农表示:“受宏观经济及相关刺激政策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普遍走高。”原材料价格上涨对零部件企业利润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


这只是其一。物流运输成本增加、汇率变动、包装费用增加等也是零部件企业经营成本增加的因素。


力邦合信常务副总经理陈启生对《中国汽车报》记者说:“运输新政的实施,使制动企业运输成本上涨5%~10%,部分地区上涨更高。”据悉,2016年9月底实施的《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16)》,重新修订了物流运输车辆的限重标准,使单次车辆所运普货吨位减少,由此造成运价上涨。


对于有进出口业务或者依赖进口材料的企业,汇率的持续变动导致他们经营成本不断攀升。袁志辉说:“麒麟机械主要代理舍弗勒等国际零部件企业的产品,此轮轴承价格上涨除受到原材料成本上涨因素影响外,汇率变动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张大农介绍,聚乙烯等原材料价格涨幅达到4成,使得塑桶小包装价格上涨15%,塑桶中桶价格上涨20%,润滑油行业包装成本涨幅很大。同时,其他零部件企业的木质、纸质外包装成本也几乎成倍上涨。


“汽车电子行业,电镀方面因环保要求成本上涨超过200%。”吉林航盛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海阳表示,“我们整体经营成本上涨约5%,部分产品成本上涨较高。从整个汽车电子行业看,此轮成本上涨虽然不是过去5年中最快的,却是影响范围最广的。”


■常规难破 只能“忍气吞声”


制造成本上涨,必然引起产品售价上涨,但记者却从采访中了解到,除轴承、轮胎、润滑油行业出现涨价外,大部分细分零部件产品并未出现涨价情况。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整车企业一般按年逐渐降低零部件采购价格,每年降价幅度在5%~10%之间,个别达到一定规模的配套项目降价幅度会更大。这就意味着,大部分零部件企业需依靠自身消化来自于上游产业的成本压力。


佩尔哲汽车内饰中国区销售总监陈福利介绍,不仅佩尔哲,其他外资内饰相关企业同样面临生产成本快速上涨的现状,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外资零部件企业在与整车企业合作中,也没多少话语权。


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原材料供应商与整车企业或者经销商之间当“夹心饼干”的滋味儿不好受。常规不破,零部件企业“有苦说不出”。很多零部件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几乎不具备“讨价还价”的能力,对“先付钱、后拿货”的现象也习以为常。


“下游拖欠上游款项是行业内的通病。”业内专家指出,“整车企业不及时向零部件供应商付款,少则延后6个月,多则一年或更久,致使零部件企业运转资金不足,不得以再融资,增加了运营成本。”


看似风光,实则不然。轮胎、轴承、润滑油等价格上涨的企业也不好过。正如双钱轮胎研究所所长钱瑞瑾所说,轮胎原材料等成本涨幅远超产品价格涨幅,“实际上,轮胎企业的利润也正在被压缩。”


面对“涨”势,湖南亚太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升顺坦言:“尽管我们经营规模持续扩大,但今年净利润可能持平,甚至下滑。”董升顺更指出,真正遇到大困难的是国内中小型零部件企业,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含量低,价格优势丧失后,这些企业利润将严重下滑。


此外,一些原来生产情况良好、具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企业也在多重压力下陷入泥沼。一位制动行业专家更是直言不讳:2017年是中小制动企业的“坎”,制动企业大集团可以加大新产品投入保持利润和竞争力,几十人的制动企业可以见缝插针,在出口或后市场领域暂时维持生计,反而一些100~200人规模的制动企业,将面临“维持现状会亏本、多元发展少资金”的困境。


这位专家还“点名”指出,过去商用车制动器领域某排名前列的企业,市场份额已严重下滑,陕西、浙江的某几家制动企业也已经陷入“死潭”。在今年这种形势下,这些企业或断臂求生,或破产重组。


■利润下滑 如何脱颖而出


2017年伊始,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新一轮淘汰赛就拉开序幕。大型零部件企业集团上下游积极整合,开拓新业务、新市场;中小零部件企业探索新平台、寻找新伙伴、开拓新道路。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优秀的零部件企业总能披荆斩棘、逆势上扬。


首先,“技”胜一筹。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龙城精锻从进入汽车行业起就把技术优势、成本优化作为企业稳健发展甚至是生存必须考虑的战略关键。”龙城精锻总经理庄建兴向记者透露龙城精锻应对风险的秘笈。目前,龙城精锻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用于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汽车零部件新产品,如已开始批量生产柴油高压共轨精锻件等。


其次,降本细致入微,产品服务打包竞争。几乎所有汽车零部件企业都在强调精益生产,但效果却千差万别。常州长江玻璃综合办公室经理张升介绍,长江玻璃对原材料的上涨压力尽量实现企业内部消化,在管理、生产中降本增效,每道工序都拿出降成本的方案,连沾玻璃的胶水都细化到用克计算。此外,“客车玻璃市场,产品可以不断创新,但也容易被模仿,因此我们通过新产品加专业服务的方式提升竞争力。”张升说。


第三,建立明确的价格体系、扩大品牌影响力,这是增加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必要手段。2012年才成立的中华润滑油,5年时间就创造了销量平均增速70%的佳绩,这与中华润滑油品牌市场策略清晰密切相关。“我们从一开始就对标一线品牌,同时保证市场价格稳定,受到了经销商的认可和青睐。”张大农说。


最后,国内一家汽车电子企业高层人士对记者说:“在当前成本压力过大的情况下,零部件企业应尝试主动与整车客户沟通,与整车企业共同面对生产成本上涨的问题。事实上,大众汽车在某些零部件项目上同意打破常规,不下调采购价格,以缓解供应商的成本压力。”


■洞察先机 未雨绸缪


宜未雨绸缪,毋临渴掘井。


对正在经历产业结构调整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更是如此。正确看待成本上涨等经济周期性变化,提前制定应对措施是零部件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命题。


袁志辉表示,上游原材料价格变动是国家工业结构调整的结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相关方应站在行业进步和发展的角度理性对待,有前瞻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更应有所预见,提前准备。


“我们认为,此轮成本上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阶段。”董升顺表示,从更广泛的角度看,金融政策支持、金融秩序建立是支持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成长的关键。


压力与机遇共存。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焱认为,在汽车工业电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下,汽车零部件企业更要做的是“转型”,不仅仅是“升级”。在整车发展增速较快的情况下,一些中小型零部件企业虽然达不到大规模经营,但市场仍存需求,生存空间仍在;而在整车行业平均增速放缓、朝电动化发展的趋势下,将对这些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从传统零部件转移到可以为电动车、节能车配套的产品是很多零部件企业未来的发展思路。”郭焱强调,在转型中也要注意思考,向成功者学习经验,向强调用户至上的互联网企业学习。“零部件企业要关注用户特性,而不是单纯的专业化特性,关注用户需求,与整车同步或者超前开发。”她说。


另外,不得不强调的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环境需要净化,监管力度需要再加强。陈启生感叹道:“上涨的成本,我们可以通过提升生产效率、推新产品等方式消化,以保证企业经营利润和发展需求,但多年来行业内长期存在、难以治理的无序竞争等现象是中国零部件企业难以积累利润、加大研发、产出精品的根本原因。”



(责任编辑:SIA)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