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如何解决充电桩建设中的各种痛点?

来源:电动汽车时代   作者:电动君   2017/5/16   浏览9657次   

[摘要]如何解决充电桩建设中的各种痛点是目前充电市场上一个最大的症结所在,从用户的角度觉得充电不方便,从充电桩的运营企业来讲,觉得投入了很多桩,但是利用率又很低,这里面有很多原因。

如何解决充电桩建设中的各种痛点是目前充电市场上一个最大的症结所在,从用户的角度觉得充电不方便,从充电桩的运营企业来讲,觉得投入了很多桩,但是利用率又很低,这里面有很多原因。


由上海交大安泰EMBA汽车行业协会、法国马赛KEDGE商学院中国校区汽车行业协会与《电动汽车时代》共同主办的《新能源产业链生态圈如何破局“智能化”瓶颈 主题沙龙》,正是基于这样的大背景下,力图聚行业专家、学者和从业者之智慧,共同思考和探讨在智能化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基础-充电桩商业模式及其发展路径。旨在通过智者思想之火花,传递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想法,让每个发展中的企业在快速奔跑的同时,关注新技术、新模式和新生态的变化,拥抱变化跟上创新步伐,在新一轮新能源汽车的争锋中立于不败之地。


圆桌主持人:上海交大安泰EMBA汽车行业协会洪源会长。其它参与人员包括: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研究中心吴小员教授;上海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黄志明博士;德国TUV莱茵大中华区商用与工业产品服务副总裁陈伟康;奇瑞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立新博士;中兴新能源汽车市场总监韩博凯校友;星星充电上海总经理董俊先生;上海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运营部总经理黄磊先生。



洪源:如何解决充电桩建设中的各种痛点?



韩博凯:会长的问题我觉得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其实也是目前充电市场上一个最大的症结所在,从用户的角度觉得充电不方便,从充电桩的运营企业来讲,觉得投入了很多桩,但是利用率又很低,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刚才黄博士还有董总在做分享的时候都有介绍到,我就讲一下,讲两个我们公司的小案例,我觉得可以说明问题。


第一个案例,我们在深圳机场建了一个很大的充电站,当时对这个项目寄予厚望,但是这个项目最后让我们非常痛苦。现在充电利用率很低,而且我们的维护费用居高不下,让我们非常头疼。最后我们反思这个项目的很关键的一点,这个项目当中我们有车位,我们有桩,但是没有车,没有车到这里来充电。这个项目做的比较早,那个时候对行业的理解不够深,当时认为深圳机场是一个人流量很大的机场,充电的车辆数量不成问题,但是事实证明很少有车去那里充电,这是第一个案例。



第二个案例,我们在上海研发中心有五六千个员工在这里工作,有些员工买了新能源汽车以后,在园区里面建了不到二十个桩,选了一些车位建了充电桩,一开始的时候利用率不高,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因为很多员工看到了公司建了充电桩,就去买新能源车,因为新能源车也可以拿到牌照,可以在公司解决充电问题。但是他们也很痛苦,因为在我们公司停车是免费的,但是先到先得,谁到的早就可以占车位,一开始这几个车位都被占了,因为当时买新能源的人很多,有将近一百辆,他们成立了一个群,自发组织安排周一谁抢车位,然后早上几个小时车充满了,就换一个人来充电,在群里面信息互通,那些车位基本上被新能源车所霸占。


这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当时没准备赚钱的,因为想给公司内部做一个福利项目,但是事实上这个项目现在的盈利状况很好,因为充电桩的利用率很高,很好的解决和车、桩、位的联动问题。但是这种解决不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解决的,通过车友自发的组织来解决的。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在以后的项目运作当中,是否可以利用一些互联网的方式,比如说车友自发组织的模式,在我们的商业模式里面运作,或者说体现出来,这块我们没有很好的方案,受限的因素很多,比如说现在为什么园区项目做的比较好的原因,是因为首先来说大家是一个公司的,所以沟通是非常便利的。另外车位也是研发中心的车位,相当于不会受制于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如果我们和第三方的物业合作的话,这里边有很多因素不是我们能够解决的。


这些问题是困扰充电行业非常大的难题,这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思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类似于微信或者其他的很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车、桩、位协调的问题。


黄志明:刚才吴老师讲的,她是从行业整体的产业链角度看这些痛点,我是这么理解的。我们今天讲是车、桩、位,我们在公司里面讲的是车、桩、人,用户在哪里,用户的痛点在哪里?车企把车卖给用户了,我们给人家客户服务的时候,人家说你社区去很辛苦,但是如果我家里不能充电,就算我交了定金,车企也不能解决充电的问题,那我就不买车了。


(中为黄志明)


我们曾经为了某家车企,我们刚开始做智能充电的时候,全国的物业不知道什么叫智能充电桩,我们和物业谈,物业谈电动车很多,两轮的还会着火的,电动车怎么能进社区。我的意思是说我们跑了十几次,就是为了让社区转变,因为用户就在这里,如果不解决充电问题,他们就不买车。


中国如果电动汽车只在北上广,肯定没办法推的,以前的四城千辆,靠这些政策是短期的,中国那么多的三四线城市,他们怎么用上电动车,他们不会买车,他们先通过租车用起来,过了三四年再买,因为那个时候性价比高了,充电桩多了。真正帮用户解决痛点解决问题,让电动车跑起来,如果只是为了炒概念做表面的东西是比较辛苦的,我们企业一定要解决问题,确实和人家签约站个台是蛮风光的,但是后面的事情就讨厌了,你投了有人用吗?这些东西冷静想是可以解决的,只是有些人不愿意想这个事情。


董俊:陈总刚才讲的非常好,王总也讲了,包括吴老师的高度很高,其实充电运营很苦,要解决很多方方面面的事情。首先我们要教育用户,另外我们要教育物业,第三个要想用户在哪里,有了用户我们跟着用户走。但是跟着用户走形成不了规模,不会有更多的用户进来,没办法让规模变得很大,有了规模性又代表着利用率不高,等等这些问题。



我的观点就是用户细分,根据不同的用户建不同的模型和使用场景。针对一些机构用户、行业用户,我有社区的充电形态,针对这些私人用户,包括有可能是企业用户等等,首先第一点是细分,有用户人群,所以企业可以定位,我公交大巴就做公交大巴做分时租赁就做分时租赁,都可以做,充电的形态不一样。


第二块就是吴老师说的维度的问题,充电运营企业物业、用户,再加上上游的一些整车企业,所有各个维度的角色扮演的问题。运营企业和物业之间的合作关联度,物业不理解,为什么要把车位让出来,我屁股坐在这里,我的领导会问我,今年停车场收益多少,必须要收回来,如果收不回来,屁股有可能坐不稳,不会考虑公共基础建设会为你带来什么,反而觉得会增加运营负担。


另外就是物业会说,同一个物业碰到了这个企业,也碰到了另外一个企业,物业说那个企业来了,给我们什么样的条件,这个企业给我们什么样的条件,导致实际上整个行业充电运营企业和现有物业合作的情况下,是物业挣到了钱,物业尝到了甜头,而更加加剧了充电运营企业和物业合作的门槛和难度。


还有一块就是用户,其实刚才韩总也说了,从目前来讲我们的整个网络是有亮点的地方,是有一个点可以看到盈利,也可以看到希望的点。


目前我们在浦东有很多点,从财务测算来讲是盈利的。但是从面上来看,充电运营企业还是比较痛苦的,比如说那个点新能源用户比较多,充电的人比较多。这个点有可能新能源用户不多,就没什么充电量,所以说充电基础建设是前瞻,但是也有一些充电点建完以后,这个的新能源汽车变多了,很多人因为有了充电桩,把运行轨迹改变了,跟着桩走。车是移动的,桩是死的。桩随着车走还是难度比较大的,因为区域比较大,上海这么大的城市,不可能每个点都有充电桩。所以我认为根据运营数据来看,很多用户是跟着桩改变运营轨迹、行动轨迹,很有可能在A点上班,我家在C点,但我有可能在B点进行充电补给。


第二点就是运营用户,主要是看直流,哪里有直流就去哪里,充电速度比较快,就要考虑到单价、停车费、充电方便不方便,是不是我的车位已经被汽油车占掉了等等这些问题。


我认为运营企业要选择不同用户的带宽定义你的充电运营网络布局,从而找到适合你的用户。



(责任编辑:网络)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