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新能源汽车领域是否还有必要走合资路? 业内争论不休

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综合报道   2017/6/23   浏览7586次   

[摘要]虽然新能源汽车领域合资已经有了政策依据,但业内对其带来的影响仍然争论不休。

虽然新能源汽车领域合资已经有了政策依据,但业内对其带来的影响仍然争论不休。



6月1日,江淮汽车和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见证下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这一协议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第一家整车合资生产企业的诞生。


不过,业界同时注意到,江淮与大众的合资已经突破了“同一家外商可在我国建立最多两家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规定。


而后,中机车辆关于车辆生产企业准入申请有关项目核准文件的调整说明随之出台,指出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含现有汽车企业跨类生产纯电动乘用车)项目,不再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改为由国家发改委核准。


至此,这一系列动作引起业界猜想,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资是否不受《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约束?其他的在中国已经成立超过两家合资公司的外资汽车企业是否也可以依据江淮与大众的案例申请与中国企业合资成立纯电动乘用车公司?


直至日前,又一重磅新政落地,业界的猜想最终被证实。6月13日,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指出,《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新建中外合资轿车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中外合资企业数目的规定仅适用于传统燃油汽车,新建中外合资纯电动乘用车企业投资项目按照《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办理核准。


不过,虽然新能源汽车领域合资已经有了政策依据,但业内对其带来的影响仍然争论不休。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是否还有必要走合资路?


正方


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林程:合资合作可以增强品牌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资不失为一条可选路径。目前来看,国内自主品牌汽车的品牌竞争力相对较弱,通过合资可以增加品牌影响力,例如,比亚迪和戴姆勒合资的品牌腾势汽车,其品牌影响力和销量表现都很不错。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所长助理王青:合资可以促进双方优势互补


新能源汽车归 根结底也是汽车,外资品牌在研发设计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方面还是具有较强优势的,国内企业借力发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日本、韩国拥有很多合资企业,但是也成长出很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合资只是第一步,如何设计出良好的制度,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才是重点。


从市场的角度看,消费者需要的是更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合资品牌的引入有利于市场竞争,对国内品牌的优化升级起到促进作用。


反方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国际合作不一定只限于合资


在全球化背景下,汽车产业迎来了低碳化的技术变革时期,广泛的合作是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但是否一定要采用合资的方式值得探讨。能不能有多元化的合作方式,例如技术上的合作?是否可以通过技术交流来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当年的汽车合资热潮是在特殊时期形成的,国内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希望用市场换取技术,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所处的时期,国内并不缺资本,市场培育也逐渐取得成效,并且具备核心零部件技术,为何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合资?


国内高铁、大飞机都拥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汽车产业却一直大而不强。在其他产业看来,汽车似乎只会合资,创新无路,这种看法虽然并不完全正确,但也说明了产业发展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责任编辑:网络)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