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观点评论

新势力造车来袭 新能源车是下个风口?

来源:新华网   作者:综合报道   2017/7/18   浏览8049次   

[摘要]事实上,在特斯拉、谷歌、苹果的带领之下,许多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也都纷纷跨行“造车”。

如果要说这两年什么最火?新能源车无疑能排在前三,而近日特斯拉推出的Model3,则更是让这产业的燃点再度被引爆。


事实上,在特斯拉、谷歌、苹果的带领之下,许多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也都纷纷跨行“造车”。


那么,为何各位大佬偏偏瞄准了这个行业?又有哪些企业入局,编织起了自己的“造车梦”?激烈的竞争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又是怎样的局势?



“新势力”的造车梦


乐视的执念


谈及“造车”这个话题,有个人是注定避不开的——贾跃亭。


自打乐视在2014年宣布“SEE 计划”要造车的那天起,贾跃亭就时常被拿来与马斯克相比较。他们都有颠覆传统汽车行业的野心。


为圆一个造车梦,贾跃亭已经砸进156亿人民币,但要想实现量产,则至少还需400-500亿。


然而,在蒙眼狂奔32个月之后,曾经说出的,“即使乐视造车万劫不复,我们也义无反顾。”眼见着成为了现实。现今的贾跃亭,已然辞去乐视董事长职务,但依然在乐视汽车量产上市的路上努力着。


“上五环”的百度无人车


近来,因为驾驶无人车上五环,火了一把的李彦宏,其实也就开始造车了。


百度无人驾驶车项目于2013年起步,由百度研究院主导研发。


2015年12月10日,百度官方宣布,百度无人驾驶车国内首次实现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


据媒体报道,2015年底,百度已经正式成立了自动驾驶事业部,计划在2018年实现一定程度技术商用,2020年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


腾讯


2014年3月,腾讯控股和富士康科技集团、汽车销售服务商和谐集团在河南签订“互联网+智能电动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新的互联网电动汽车。


新能源车“乱战”开始?


除此以外,刘强东、雷军、李想等等一众大佬也已纷纷投资互联网汽车公司——蔚来汽车。连电动出租车行业,都已经被易到联合奇瑞汽车和博泰提前布局。


不仅是互联网企业对新能源车趋之若鹜,不少传统行业的老大哥也纷纷想要抢占“造车”的先机。“董小姐”不惜投资珠海银隆30亿,赌上个人家当也要与珠海银隆站在“造车”的同一战线。东风雷诺CEO福兰(Fran oisProvost)也表示今年底将在中国推出第一辆纯电动汽车。近日,戴姆勒和北汽签署协议,称双方将共同注资50亿美元,于2020年在北京建立纯电动车生产基地,并开展动力电池的本土生产和研发。大量资本和精力投入到这一行业当中,新能源汽车已是一片“红海”。


为什么人人都爱新能源?


能源的压力以及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是新能源汽车备受追捧的重要原因。


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导致能源消耗加速增长也是不争的事实。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5月原油日均进口量为3720万吨,即876万桶/日。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买家。


“随着中国原油进口需求量不断放大,当前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已突破65%。”,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


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则能够有效的缓解这一压力。


根据中国汽车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了107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达74.1万辆。按照每辆新能源汽车每年2万公里里程计算,每百公里油耗10升,那么每年将减少汽油消耗140万吨以上。


政策的扶持是有力的保障


事实上,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之一路狂飙的背后,除却能缓解能源压力,节能环保等因素外,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更是少不了。


资料显示,2013年以来,随着国家各项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已从1.7万辆跃升至目前的37.9万辆,年均增幅近400%。


而光是2017年上半年,国家已累计出台16项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包括征求意见稿5项),涉及到宏观、补贴、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技术研发、智能网联等诸多方面。未来一系列优惠政策还将陆续出台。


新能源距成为风口还有多远?


新能源汽车虽然节能环保,噪音小,具有政府补贴等优势,但是仍然存在着续航里程太短,充电设备普及率低、价格比较低和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另外,行业内对新能源产业未来是否存在产能过剩的苗头存在争议。不算造车新势力们,仅传统汽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规划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一汽、上汽、长安、广汽、奇瑞、吉利、长城等9家自主车企发布的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已接近400万辆,已明显超出此前《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要达到200万辆的目标。


此外,此前新能源汽车骗补丑闻的出现,也让新能源汽车这一朝阳行业蒙上些许阴霾。


未来新能源汽车能否如同多方所期待的那样顺利成长,仍需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小娟)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