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无意外,长安汽车将成为中国汽车史上首家乘用车销量突破百万辆的自主品牌车企。
如无意外,长安汽车将成为中国汽车史上首家乘用车销量突破百万辆的自主品牌车企。
“目前公司上下都在为这个月举行的‘百万辆庆典’做准备,具体细分车型的数据还在统计中。”长安汽车内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更重要的是,即将踏入“百万俱乐部”的长安汽车,在经营上也实现了扭亏。这样让同行眼红的增速和成绩,在中国车市整体下滑、自主品牌份额日渐被挤压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突出。
近两年来,凭借移动、CS75等新车型的接连推出,长安汽车的自主品牌向上蹿升得非常迅速,甚至开始反哺旗下合资品牌。
有分析指出,与长城、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车企不同的是,长安汽车在发展战略的执行上一直比较稳定,而均衡发展轿车和SUV领域是其能在逆市中前行的关键原因。
“长安速度”让业界侧目,在其“登顶破百”的背后,长安汽车或许也面临着规模扩大后质量管理的痛点。而在吉利、奇瑞等向新能源全面进军后,稍显落后的长安又将如何补课。
从六位数到七位数
“应该说这100万辆基本不是问题,否则也不会在这个发布会上发布。这个100万对于长安汽车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在11月底的广州车展上,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并没有因即将破百万的销量成绩而显得过于兴奋。相反,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站在新起点的长安汽车,前路仍挑战重重。
根据长安汽车发布的今年11月产销数据显示,截至11月,重庆长安本部的销量达到89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7%。“我们说的这个销量破百万辆,指的是自主品牌乘用车的体量,包括轿车,SUV和MPV的销量。”长安汽车内部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此外,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在产销报告中,逸动家族系列、悦翔系列、CS35、CS75、欧诺以及欧力威这几款被单独列出的车型,今年前11个月一共售出逾78万辆。
从2013年的51.5万辆到2014年的71万辆,再到今年即将达到的百万辆,长安汽车率先从六位数增长到七位数的销售规模。
为什么是长安汽车?
“作为国有企业,长安汽车的领导人对企业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从徐留平到张宝林,再到现在朱华荣,长安汽车一直以来的战略得到较顺利的执行。”资深汽车分析师张志勇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
“我们不会因为一些外界的变化而改变长安既定的战略方针和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长安在战略上一定要稳定,不折腾。”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刚刚履新总裁职位不久的朱华荣这样对媒体表示。
去年12月,在原长安汽车总裁张宝林调任长安汽车集团总裁一职后,朱华荣便顺势由副总裁升任至总裁。这位“技术派”新任掌门人经常在微博上与广大网友互动,外界因此也纷纷认为长安未来将更注重对互联网以及研发上的投入。
张志勇认为,长安汽车一方面能持续引进并培育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能善于向外资车企学习;再加上对消费者以及市场反馈的重视程度,是其近年来快速发展三大关键因素。
众所周知,长安汽车的开发模式更多的是依据福特的模式,对正向开发的坚持使得长安汽车每年都必须将销售总收入的5%以上投入到研发领域。此外,长安汽车一直引以为傲的“五国九地”研发中心,是其产品力得以持续提升背后的推动力所在。
“尽管今年市场增长不好,但是长安汽车的库存却在下降,80%的经销商已经盈利。踏踏实实经营长安品牌的,很多经销商在投资第二年就已经盈利。”朱华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不仅如此,据长安汽车副总裁、轿车销售部事业部总经理龚兵在本届广州车展上透露,截至今年10月,长安汽车的乘用车部分已为集团带来了10亿元的利润。这对于之前一直依赖合资企业攫取利润的长安汽车来说,是极具意义的进步。
新能源的迟来者
今年3月,长安汽车抛出了一个金额高达18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计划,拟在未来10年内投资180亿元,推出34款新能源汽车产品,其中纯电动产品27款,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7款。
根据规划,纯电动产品中,商用车12款、MPV6款、SUV2款、轿车7款,以期至2020年助推其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0万辆;到2025年突破2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达到10%。
与早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展拳脚的比亚迪和吉利等相比,长安汽车的新能源计划看似有点落后。但事实上,长安汽车的新能源汽车计划启动的时间非常早。
在2002年底,长安汽车依靠国家50万元科研资金,就先后推出了杰勋、志翔、CX30三款混合动力汽车和E30、奔奔LOVE两款纯电动汽车,当时其销量约占全国乘用车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0%。到2006年,长安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实施产业化,并于2008年正式组建公司,2009年开始销售新能源汽车,是最早量产和最早销售的混合动力车品牌。
然而,长安在2009年推出了国内第一款量产的混合动力轿车长安杰勋HEV后,却因为在私人消费市场遇冷而不得不停产。
在重启新能源汽车后,长安汽车显得尤为谨慎,并意图从纯电动开始切入,而非其强项的混合动力。
“虽然长安汽车目前在新能源汽车上的技术储备比较雄厚,但鉴于混合动力汽车在我国仍缺乏政策支持的情况下,长安汽车也只能先走纯电动的路线。”独立汽车咨询顾问张翔博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今年3月,长安移动EV正式上市。这是长安汽车首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面向私人消费市场的新能源车型。尽管来得有点晚,但凭借“逸动”家族品牌的效应,逸动EV在市场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前8月销售1708辆,9月以后提速明显,每月销量都达到1000多辆。12月5日,长安汽车公布了11月产销数据,其中销售新能源汽车1194辆,今年累计销售5321辆。
“百万”之后拼服务
在实现“百万”规模之后,拥有近千万用户的长安汽车,如何做好售前售后服务将是其面临的一大挑战。
“中国企业最有机会的突破口是把服务做好,现在这个领域里面我认为有大量可以提升的空间和盈利点。”朱华荣宣布,长安汽车在今年将首度尝试“粉丝大会”。
按照规划,今年在客户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达1亿元。未来,公司将由“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每年投入3亿元,用于粉丝运营、会员管理和客户服务水平的提升。
“虽然我们是一个国有控股企业,但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开放的心态,上至总裁下至普通员工,我们都上互联网,都上微博、微信,无论是品牌传播还是日常交流都方便、快速。现在整个公司在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运营上受众群体达到了1400万。”在朱华荣看来,由于沟通机制等问题,合资企业对用户的反馈无法第一时间呈现到高层面前,而长安则可以通过互联网迅速了解市场和用户需求。
在及时解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摆在朱华荣面前的还有另一大难题,就是如何更好地打造几款属于长安的明星车型。虽然目前长安几乎是自主品牌中轿车以及SUV领域都做得相对较均衡的企业,但如何突破10万元的瓶颈仍非常困难。
“长安一直努力把逸动打造成20万辆、CS75打造成30万辆的体系规模,因为只有打造出这样的经典产品,成本才能降下去,也才能和竞争对手在台上玩一下,否则就没得玩。”
在朱华荣看来,中国品牌单一车型或者单一平台的平均销量过低(仅2.5万辆),相比于国际主流产品平台每年近百万台的数字,差距明显,而通过采用统一品牌名称的家族化式发展,是一个相对较好的做法,例如今年4月长安汽车就把“致尚 XT”更名为“逸动XT”;以及在今年9月的成都车展上,增加了CS75的四驱车型,企图把产品均价进一步往上提升。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长安商用也开始密谋转型。据悉,长安商用车未来将淡化商用的概念,向宜商宜家的SUV和MPV切换,并以7 座多功能为主,主打三、四、五线城市。
相比自主品牌的蒸蒸日上,长安汽车却要为旗下合资企业的业绩忧心。预计今年达产并开始盈利的长安标致雪铁龙,在整体销量上与往年相比并无太大进步;而长安铃木今年前11个月的销量则较去年同期下滑了28%。为此,长安汽车亦开始尝试反哺合资。
11月19日,首批6辆由长安PSA生产的逸动纯电动轿车交付中兴新能源。这是继长安2015款新奔奔转产长安铃木后的又一次大动作,意味着该车的品质达到合资标准,被合资方认可。
在跨越首个“百万”之后的长安汽车,面对的又将是新的一轮竞争。在壮大自主品牌业务的同时如何均衡发展旗下各个合资企业,或将是长安领导层今后要致力解决的一大难题。
来源:时代周报
(责任编辑:许江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