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观点评论

补贴"断奶"后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或才步入正轨

来源: 网易汽车   作者:综合报道   2017/2/14   浏览7723次   

我国并不是最早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但却是最早运行新能源市场扶持政策且力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在种种利好的发展策略和规划作用下,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带了高爆发、高增长的傲人成绩。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共生产新能源汽车51.7万辆,销50.7万辆,同比增长51.7%和53%,其中,纯电动乘用车产销分别为26.3万辆和25.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3.1%和75.1%,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8.1万辆和7.9万辆,同比增长29.9%和30.9%。产销数据再次毫无悬念地蝉联了全球新能源汽车榜首。这样的数据足够给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信心,不过面对补贴退坡的元年,这也给中国新能源车企带来了一定压力。以一辆续航大于250KM的新能源汽车为例,按照2017年补贴新政规定,总补贴将会减少4.4万元。也就是说一辆车的价格相比去年将直线飙升4.4万元,这样的压力可想而知。


涨价、竞争、补贴退坡所带来的种种考验


1月23日,工信部公布了2017年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下简称《目录》),这也是继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之后国家首次发布的新能源推广目录,因此格外受人关注。要知道,只有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的车型才可以获得补贴,且入选去年5批《目录》的新能源车型都将需重新核定。也就是说,在明确2017年相比去年补贴将退坡20%的前提下,此举也有利于新能源车在新年伊始顺利上牌享受补贴,这对于持币观望的消费者和急需政策支持的汽车厂商来说无异于吃了一个定心丸。即便如此,中国新能源车企只是暂时松了一口气。


之前曾有业内人士表示:新补贴政策的退坡幅度并没有超出企业能承受的范围。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的下调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只会对车企的盈利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些观点也印证着新能源汽车涨价之说过于牵强。甚至包括北汽新能源和上汽等车企也纷纷宣称未来会通过承担补贴退坡部分的费用等一系列方法降低终端消费,不过笔者认为,补贴减少,成本维持不变的前提下,利润空间也势必会被压缩,随着补贴逐年减少以及竞争规模加剧等因素影响涨价似乎也不可避免,只是时间问题。


据数据显示,2016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超过10万辆,位居世界首位。而就是这么连续两年坐稳龙头老大位置的比亚迪新能源打响了涨价“第一枪”,补贴新政实施之后对部分车型的价格进行了上调。对此,网易汽车采访了北京的一家比亚迪经销商,得出的答案是“目前比亚迪厂商将会自掏腰包补贴3.4万,所有比亚迪新能源车型同比去年贵了一万。”


奇瑞新能源汽车方面则表示,需要依据市场情况而定,并不排除价格上调的可能。在2016年第七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上,江淮乘用车营销公司备件营销公司总经理汪光玉就表示在新政落实之后终端价格势必会有所增加,呼吁消费者也起到相应承担的作用。


无疑,新政出台之后,用户的消费观也将发生变化,曾经被政策驱动以增强购买意愿的消费将转变成以市场驱动来促进企业竞争的主动选择。中国新能源车企间的竞争也将正式拉开竞争的序幕,这其中的竞争形势对于车企来说也将成为一种自我进化迭代的激励和倒逼的力量。


不仅如此,竞争同样不止反映在各车企之间,也将经延伸到电池企业、零部件企业以及新能源市场上下游整个产业链。在补贴减少和保证利润的前提下,技术的成熟与否成为了这场“内战”当中的竞争根本。打铁还得自身硬,当消费者不受政策左右摇摆而真正做选择的时候,研发成本降低所带来的终端优惠和过硬的技术以及创新的模式或将成为消费者所看重的抉择指标。


“断奶”后将迎来国际化竞争


放眼全球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市场产销规模之大毋庸置疑。不过有一点需要我们自身清楚地意识到:规模大并不意味着竞争能力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能取得如此成绩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补贴政策的强力支撑。除此之外不得不承认,自主新能源车企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具体体现而又不局限于技术基础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低、核心技术欠缺、品牌影响力不足等方面,若想从一个追随者的身份转变成领导者的过程任重道远,“弯道超车”的口号也不是靠喊才可得以实现。


如果说内战只是中国新能源车企相互切磋展示科研技术的“舞台”,那么外资车企所带来的国际化竞争才是未来中国新能源车企所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2020年对于中国新能源车企有着重要意义的一年,新政规定,到了2020年新能源补贴将完全退出市场,在没有直接补贴政策扶持面临“断奶”的中国车企势必也将迎来国际化的竞争。


中国汽车市场向来是各大外资车企的必争之地,国家政策的风向标造就了火爆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外资车企面对如此大的一块“蛋糕”也早已觊望已久。


据了解,大众、奔驰、宝马、通用等各大车企去年都高调向纯电动汽车转型,纷纷宣布在2020年前后将把电动汽车产品推入市场当中。无独有偶,就连之前一直苦苦钻研混动技术的丰田也设立了纯电动汽车研发部门,预计到2020年将打造电动车量产体制。也就是说,中国车企能否在先入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站住脚,2017年至2020年这3年的发展成为了重要的蓄力时期。


2020年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个标志性年份,这一年将迎来补贴“断奶”时期,而这也似乎预示着市场才进入真正的发展轨道。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即使直接购车补贴优惠直接退出市场但功能性的支持政策不仅继续保持还会有更多新型用车类补贴将随之跟上,不过这也仅仅是针对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对于车企之间的竞争并无任何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自主新能源车企能否在与国际巨头竞争中占得优势,将取决于未来三年的自身发展。品牌的树立、核心技术的迭代还有模式的创新等等方面都将成为各车企亟需解决的重点,想要做好这些中国车企们不仅需要高瞻远瞩的战略计划更离不开脚踏实地的造车态度。



(责任编辑:SIA)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