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政策法规

7月或发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指导意见》

来源: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作者:综合报道   2015/7/3   浏览8384次   

[摘要]7月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在清华大学举办“燃料电池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与产业化”沙龙,沙龙上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童光毅透露,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已经正式具备了出台条件,目前正在走程序。“同时,为了配合《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指南》的出台,我们也编制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指导意见》,将来会由国务院正式发布。”童光毅透露,这两个文件估计能在今年7月正式出台。

 

7月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在清华大学举办“燃料电池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与产业化”沙龙,沙龙上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童光毅透露,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已经正式具备了出台条件,目前正在走程序。“同时,为了配合《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指南》的出台,我们也编制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指导意见》,将来会由国务院正式发布。”童光毅透露,这两个文件估计能在今年7月正式出台。

 

“两个文件出台后,我们会按照国务院领导的意见,专门成立一个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联盟,推动基础设施在全国各地的建设和应用。”童光毅期待,两个文件出台和上述联盟的成立,能使电动汽车的使用明显改观。

 

除此之外,沙龙的主题主要围绕“燃料电池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与产业化”展开,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称,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经历了30年、40年甚至于50年,但平板产业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早期的研发投入就不会有后期的收获。“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燃料电池技术层面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基础,近年国际汽车企业在燃料电池技术和生产成本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已经展现出产业化发展的前景。”陈清泰对于燃料电池技术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意义认识极为深刻。

 

科技部高新司孙鸿航则表示,目前我国氢能燃料电池产业还是发展前期或者初期阶段,面临着很多挑战,不止是技术方面的挑战,还面临着产业方面的竞争,还面临政策的制约,还面临市场环境的一个影响,所以真正促进氢能和燃料电池的发展需要通过技术、产业、市场政策的共同推动和努力。

 

燃料电池进入诱导期 5年内仍靠政府补贴

 

在技术研讨会上,中国燃料电池领域唯一的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衣宝廉向在场的媒体表示,从国际上来看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进入商业化的导诱期,燃料电池车用主要问题基本解决。限制燃料电池车大规模商业化的问题有两件事情,一个是加氢站的建设,一个是进一步提高燃料电池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同时降低贵金属铂的用量。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衣宝廉称,依靠与先进国家的技术合作,我国有望在2025年取得重大突破,但是燃料电池汽车想要盈利至少还需要等到5年之后。“5年之内我认为没有国家的补助是没办法搞的,5年以后国家的补助能不能撤销我还不好说,但是5年之内燃料电池车盈利的空间是很小的,仅可以保成本。”衣宝廉对于燃料电池技术的预期仍旧很保守。

 

尽管学研两方面认为燃料电池还没有取得完全的突破式进展,但包括上汽、郑州宇通等企业已经开始在燃料电池汽车层面有了详尽的产品规划。

 

留给地方政府的时间不多了

 

如果按照燃料电池汽车2025年全面发展的时间表来看,留给汽车企业的时间并不多,而留给地方政府的时间就更加紧张。

 

来自佛山市委常委、副市长许国就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在环保减排的问题上,地方政府已经等不及了。”许国在发言当中表示,佛山的GDP已经达到7700亿的规模,但人民群众并不在意GDP。“他们更在意空气好不好,地方政府压力很大,我们必须有所行动。”

 

江苏如皋地方政府代表赵志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而燃料电池车恰好是赵志刚与许国的同一选择。但是,燃料电池技术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大规模生产制造?

 

“关于燃料电池汽车的,或者燃料电池技术的一个阶段性判断,也就是说现在燃料电池技术正处于一个从纯粹的研发向商业化的转折期,从研究的角度还任重道远。”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总结时表示,“今天在场的,很多资深专家已经干了一二十年了所以我们都盼望着有一个商业化的突破,来带动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因为技术的潜力还很大,我们如果能整合全球资源,也许我们能够开发出下一代的技术,这是完全可能的。”

 


(责任编辑:许江琴)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