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政策法规

八省市公布2015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推广成绩 上海居首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网   作者:综合报道   2015/7/30   浏览7283次   

[摘要]近日,上海、北京、安徽、长沙、武汉、河南等8省市陆续公布了2015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推广成绩,其中,上海市上半年销售并上牌的新能源汽车累计14547辆,同比增长888%, 远高于其他各省市。合肥、北京位居第二、第三。

 

近日,上海、北京、安徽、长沙、武汉、河南等8省市陆续公布了2015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推广成绩,其中,上海市上半年销售并上牌的新能源汽车累计14547辆,同比增长888%, 远高于其他各省市。合肥、北京位居第二、第三。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销售快速增长的原因,除了新能源汽车免费车牌吸引外,还有开放的市场政策和较大的补贴力度。另外,还缘于7月1日起实施的充电设施建设新规,要求私人用户必须安装好充电桩后才能获得免费牌照。

 

合肥上半年推广新能源汽车9656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除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崛起外,还有补贴力度大和为新能源汽车开辟“绿色通道”等主要因素。

 

而北京上半年新能源车一共上牌5091辆,其中6月份迎来井喷,得益于自6月1日起纯电动车不限行政策的实施。另外,随着纯电动车免收过路费、停车费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不断落地,可以预期下半年北京新能源汽车将倍增。

 

上海:上半年上牌14547辆

 

上海市经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上海市销售并上牌新能源汽车4296辆。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2935辆,纯电动汽车1361辆;私人用户3204辆,占75%,法人用户1092辆,占25%。上半年销售并上牌的新能源汽车累计14547辆,与去年同期(1473辆)相比,增长888%,创下历史新高。

 

上半年销售并上牌的新能源汽车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10661辆,纯电动汽车3886辆;私人用户9434辆,法人用户5113辆。其中包括纯电动公交车42辆,纯电动企业通勤客车689辆,纯电动旅游客车98辆,纯电动物流车97辆,纯电动环卫车54辆;插电式公交车220辆。

 

市经信委引用业内专家分析称,上海市新能源汽车销售快速增长,除了得益于市民绿色出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和新能源汽车免费车牌吸引外,主要缘于7月1日起实施的《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要求私人用户必须安装好充电桩后才能获得免费牌照;此外,浦东新区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补贴政策,到今年6月底到期结束。

 

合肥:上半年推广9656辆

 

据合肥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 截至今年6月底,合肥市范围内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已达9656辆(包括新能源客车1844辆,新能源乘用车7610辆,电动物流车196辆,电动环卫车6辆),占比全国4.3%。初步测算,合肥市新能源汽车运行总里程超过2亿公里,节约燃油约3000万升,减排二氧化碳7万吨、一氧化碳4400吨、氮氧化物450吨、碳氢化合物180吨,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

 

截至今年5月底,合肥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达1.5万辆,全国领先。这背后的支撑正是合肥不断发展壮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合肥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推广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崛起。目前,全市聚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超过了40家,新能源乘用车年产能达5万辆,新能源客车年产能达7000辆,动力电池年产能达4.4亿安时,新能源汽车累计实现产值113亿元。此外,合肥出台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也颇具含金量,扶持力度之大,在全国也并不多见。比如,合肥在全国率先提出拓宽电动物流车通行范围,对1.5吨以下电动物流车辆发放全市范围通行证,允许在一环以内和高架道路、立交桥上行驶。鉴于一些小区不配合充电设施的建设,合肥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对提供便利的物业给予补助,对住宅小区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超过10辆的,给予提供便利服务的物业服务企业2000元/辆的财政资金补助。

 

个人更是购买电动汽车最大的受益者。《关于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对于首次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费用给予全额财政补助;个人报废自有“黄标车”购买纯电动乘用车的再给予3000元/辆的财政补助;新能源汽车发放专门标识,免收牌照费;新能源汽车在市区道路停车免收临时停车费。

 

来源:环球网

 


(责任编辑:许江琴)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